(資料圖片)
11月以來,棉紗期貨觸底反彈,主力合約CY2301從19000元/噸漲至21485元/噸,目前在20500-21000元/噸區間盤整,短短1個月上漲2485點,表現強于其他商品期貨。但令人不解的是棉紗出廠價、輕紡市場報價不僅沒有隨棉紗期貨上漲,反而持續陰跌回落。
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部分中小紡企C21S及以上較10月報價普遍下調500-800元/噸,OE紗、低支環錠紡紗、低支賽絡紡紗報價回調幅度稍小,約300-400元/噸。
為何棉紗現貨走勢與棉紗期貨相背離?判斷主要受如下幾個因素影響:
一、棉花現貨不漲反跌,紡紗成本下降。11月上中旬盡管鄭棉主力合約上漲超1300點,但國內棉花現貨報價卻跟漲乏力,很大一部分新疆軋花廠、貿易商皮棉一口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不斷下調。據統計,11月以來疆內監管庫“雙28”(或單29)機采棉一口價從14100-14400元/噸降至目前13600-13750元/噸,下調500元/噸以上。
二、棉紡廠紗線累庫率不斷升高,被動降價去庫存。紡服產業“金九銀十”接單明顯低于預期,沿海地區織布廠開機率也持續下滑,其中佛山、紹興、象山、南通等地織造廠開機率普遍低于50%,紗廠成品庫存增勢不減,為盤活資金、維持生產,“降庫回款”成為紡企常規操作。
三、鄭棉、鄭紗價格與棉花、棉紗現貨持續倒掛,1月合約上漲只是期現回歸的需要。11月鄭棉CF2301合約價格與疆內庫3128B級現貨銷售報價“倒掛”一度達到1200元/噸以上,鄭紗CY2301合約盤面則低于現貨1500-2000元/噸,顯然不合理。因此棉紗期現貨價差大幅收窄是基本面、市場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