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大學教師黃建斌(左)利用“北京大學在線課堂(Classin)”系統為大二學生在線遠程教授物理化學課程。其助教馬騁利用微信群收集上課學生的提問、意見等信息。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半月談記者 蔣芳 王瑩 鄭天虹
說好的延期開學變成了提前“云開學”,“停課不停學”變成了“放假也要不停學”,剛開始感覺“網課有一點上頭”,又被告知“暑假和周末可能要泡湯”……對很多學生來說,超長寒假已經從美夢變成噩夢,除了組團給“釘釘”等App打一星差評,郁悶無處發泄。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2.76億在校學生,1672.85萬名專任教師。當3億師生“云開學”,從教育主管部門、培訓機構,到一線的教師、家庭和學生,都在迎接同一場大考。
搶完口罩搶打印機,再閑不能閑孩子
“我做錯了什么?鼓起勇氣開直播,上線了,掉線了,上線了,下課了,一不小心靜音了。播了20分鐘,40個學生給我點了4萬個贊,打我幼兒園畢業再也沒見過這么多小紅花,也不知道他們聽沒聽課。”一位老師說。
“我做錯了什么?陪孩子上網課這一天連上個廁所都來不及。”一位家長說,輾轉于N個微信群、釘釘群、QQ群,手機換到平板,平板換到電腦,幫孩子打卡、拍照、錄視頻,寫作業、檢查作業、上傳作業。還要一邊查資料、做PPT、給老板匯報工作……
學生們則輪番在微博上舉報自己學校的網課安排不合理,并組團給相關授課軟件打差評。一位高三學生說:“高三了只能拼,網課沒錯,但我抗拒的是時間安排,上1小時休息10分鐘,一天最少是6科,總共6個小時,鐵人也不能這么造啊!”
網課平臺崩了,教師當主播慌了,學生眼睛花了,家長打卡累了……2月起,全國多地學校啟動線上開課,“網課”花式上熱搜,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
停課不能停學習,再閑不能閑孩子,甚至幼兒園也沒能逃脫這一場手忙腳亂。8:30-8:50,做操時間;8:50-9:30,體能訓練;10:00-11:00,漢語拼音;14:20-15:30,趣味數學;15:50-16:30,畫畫/手工/講故事。一位幼兒園老師在網上曬出了他的課程表并吐槽:“今日笑話:要求老師在群里定時提醒,9點了孩子該喝水了,請家長打卡。”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之前搶口罩,現在輪到了打印機和平板電腦。“老師發的作業都是電子版的,電子版教材怕傷視力,文印店又關門,沒有打印機真的太抓狂了,電商平臺上點進去,要么缺貨登記,要么發貨時間不定,遠水解不了近渴。”江蘇無錫的一位家長說。
據蘇寧易購數據顯示,近期學習所需的電腦、平板、學習機、打印機等設備銷售快速增長,其中學習相關打印機增長迅猛,同比超200%。為了不傷視力,投影儀也成為暢銷商品。
培訓機構:既是“送課”也是“獲客”
2月14日,多省份教育部門宣布,延遲開學耽誤教學可通過周末和暑假補齊。此前,教育部已經連續發布通知,強調不要超前學、不要強制學。然而現實中,“延期開學”早已變成了“網上提前開學”,“停課不停學”也異化為“放假也不停學”。
復盤這次全民上網課的起點,其實源自教育培訓行業的“自救”。“為了不流失學員,春節期間我們都沒休息,不計成本確保全部線下課程轉到線上,授課教師、上課時間、授課內容都不改變。”某大型教育培訓機構沈陽分校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為此公司緊急采購了300套設備,快遞到老師家里面,老師自己在家里升級網絡,一對一指導安裝,使用總部和集團開發的系統。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最早宣布免費送在線課程是在1月24日,“網易宣布免費給湖北中小學生送寒假作業”,其實捐贈的是網易旗下的有道精品課程。當時,這條消息被作為搞笑段子傳播,卻沒想到后來引發了教育培訓行業的跟風接力。
此后陸續幾十家教育培訓機構打著“非常時期,免費送教”的旗號,以“停課不停學”的名義向湖北乃至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在線課程。
“少部分教育培訓機構既捐錢也捐課,多數是只捐課不捐錢。做公益值得肯定,但也別忽視這是一場生意。”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1月下旬至2月中上旬正值寒假期間,學生需要完成寒假作業,眾多教育培訓機構大肆宣傳“停課不停學”,造出了一場“放假不停學”的聲勢。
事實證明,一向獲客成本高昂的在線教育,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海量用戶。除了釘釘等平臺的下載量激增,一批K12平臺也有注冊人數保障,僅作業幫一家的直播課程報名人數就已經超過了2000萬。
在線教育需要在“差評”中升級
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都在吐槽網課,但大家的角度、進度明顯不一樣。
——有的地方用上AI了,有的地方還在擔憂沒網。“發達地區已經在用AI技術、智慧課堂等信息化工具了,而農村學生還缺少上網終端,用手機流量也有限制。”遼寧省一位縣級教育局負責人說,不能浪費這次提升教師在線教學能力的契機,要開辟農村教學的新思路和新途徑。這也給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的老師玩轉“黑科技”,有的還在抱怨“被欺負”。分享大家自己制作的數學知識思維導圖,假期里親身經歷的數學小故事,口述一道數學題,如何玩魯班鎖和三階魔方……因為善用網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的數學老師唐廣海被同學們取了個外號叫“黑科技”老師。
半月談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像他這樣開直播、課后答疑、在線互動的老師各地有不少。但與此同時,也有大量老師不愿意離開舒適圈,對線上教育涉及各種新的技術問題、教學方式、監督管理等,要么不想學,要么學不會。
——有的家長在抱怨煩不勝煩,有的家長已經找到感覺。“以前擔心影響視力,很少讓孩子使用線上課程,現在發現線上教育有其便利性,很高效。除了學科教育,更加推薦網易公開課、Ted演講和一些慕課資源。”南京外國語學校八年級學生的一位家長說。
“停課不停學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是智慧教育的一次大練兵。”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一位專家認為,隨著人工智能、5G時代到來,在線教育更注重因材施教、能夠優化教育供給、推進學習方式變革的優勢不容忽視。在線教育將逐漸普及并深刻影響學校教育已成為基本共識,與其被吐槽牽著鼻子走,不如更多地研究和思考如何盡快提升在線教育能力,跟上科技發展的趨勢。
標簽: 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