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中國大城市性別真相:男人更多,但女人更強 全球速訊

        評論

        七天之后,一場席卷全國的“催婚潮”、“相親熱”大戲即將上演。

        尤其是在,中國男性比女性足足多出三千多萬的時代背景下,找對象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上升成了社會問題。


        (資料圖片)

        七普數據顯示,中國男性比女性足足多出了3490萬人,創下過去12年歷史新高。2021年,雖然男女人數差額有所下降,但男性依然比女性多出了3362萬人。這多出來的三千多萬男性,要如何解決個人問題?

        其實,有時候不是你找不到對象,而是你找對象的地方錯了!有一個非常離奇的現象:越發達的城市,女性人口反而越多。

        這背后一場巨大顛覆正在發生。

        01

        大城市缺男人?

        前兩年,有機構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從戶籍人口來看,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15個特大城市,不約而同地出現一個“共性”:女多男少。

        一時間“大城市缺男人,小地方缺女人”的論斷席卷全網。

        但我們發現這種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如果以常住人口來看,會得出一個截然相反的結論。

        我們統計了GDP15強城市的常住人口性別比例情況,發現這15座城市,全部出現“男多女少”的現象

        (數據來源:各城市統計年鑒)

        其中,深圳男女性別比失調最嚴重,達到122.43。也就是說,深圳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的122.43%,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男女性別比最均衡的地方在川渝,重慶的男女比例為102.3,成都更是只有101.03,男女人口幾乎相當。

        巧合的是,2021年,重慶入圍中國結婚率最高的十大省市行列。

        不僅如此,與十年前相比,超過半數城市的男女性別比例提升,這說明涌入這些城市的男性人口反而越來越多。

        換言之,大城市,并不缺男人。

        既然如此,為何還會出現大城市剩女扎堆的現象?這背后的真相就更加耐人尋味。

        雖然從常住人口來看,男性人口以絕對性優勢壓倒女性,然而,從戶籍人口來看,女性人口卻占據了絕對上風

        依然是以GDP排名前15的城市來看,戶籍人口中,除了武漢和重慶外,其他城市全部是“女多男少”

        (數據來源:各城市統計年鑒)

        這與兩年前的論斷相符合,說明大趨勢并沒有發生逆轉。

        即便是在常住人口男性占比最高的深圳,2020年男性戶籍人口也只有女性的97.8%,而2019年這個數字是99.7,再往前均超過100。

        (數據來源:深圳統計年鑒)

        這似乎側面印證,大部分男性只是深圳的“匆匆過客”。

        此外,報告了2021年度數據的城市中,戶籍中女性人口進一步增加。這說明,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在大城市扎根定居,而且留在大城市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這背后主要受以下幾點因素的推動:

        首先,女性學歷的提高,使得女性偏好向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流動。

        有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本專科還是研究生,女生占比都已全面反超男生

        1999年高校擴招前中國在校女大學生只占20%,2009年首次超過男生,2010年在校女研究生規模超過男生,2014年赴海外留學和回國就業女性數量首次超過男性。

        根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顯示:到了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已經達到50.9%;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別為51.0%和58.0%。

        美國經濟史學家 Claudia Goldin曾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背后的答案:“幾乎在每個國家,一旦讓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資源,幾十年后,女性就會表現得更好。”

        另外一方面,大城市生活壓力對男性和女性來說是不同的,男性更有可能離開。

        麥可思研究院曾調研過2016屆本科生就業情況,男性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在外省就業的人,30%畢業三年后回了家鄉;而女性畢業生的該比例僅為18%,也就是說超八成依舊在他鄉。

        如此一來,也就出現了一個背離大家傳統認知的現象——盡管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萬,但在中國的大城市里,戶籍人口卻幾乎是清一色的女多男少

        而高知女性向城市流動,也在悄然間重塑婚戀市場格局。

        高學歷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條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場匹配難度,單身女性規模快速上升。2000-2015年中國30歲及以上未婚女性從154萬攀升至590萬;其中,2015年30歲及以上研究生學歷女性未婚占比高達11%,遠高于本科學歷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到了七普數據,這種趨勢愈發明顯——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越容易晚婚晚育。

        所以,大城市并不缺男性,缺的是高質量男性。

        02

        產業結構影響人口結構

        其實各大城市男女性別比差異,反映的也恰恰是它們的產業結構差異。

        從常住人口來看,在2000年以前,深圳人口一直是“女多男少”。自2005年后,這一情況開始逆轉為“男多女少”,并逐年加劇,這背后一大主要原因是深圳產業結構升級

        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深圳經濟的驅動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2010年,深圳新興產業增加值為2760.4億元,占GDP比重28.2%,到了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2146.37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6%。

        (數據來源:深圳統計局)

        而高端制造業蓬勃發展導致男性勞動力人口比重不斷增加。

        受“理工男、文科女”傳統觀念影響,女性在進行專業選擇時難以跨越性別界限。在專業選擇時,女生選擇文學、藝術學、歷史學等較多;而在工學、農學、醫學、理學等對邏輯推理、數學能力、實驗觀察要求較高的學科中女性占比明顯偏低。

        也正是因為這種專業選擇差別,導致高端制造行業男性就業人口遠高于女性

        反觀重慶,無論是從常住人口還是戶籍人口來看,女性人口都占據了相對優勢。這與重慶服務業發達不無關聯。

        “十三五”期間,重慶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斷提升,到2020年已經達到52.8%。而第三產業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都占據了相當比重。

        (數據來源:重慶統計局)

        這些行業也是吸納女性就業的重點領域。

        除重慶外,武漢是另外一座特別值得關注的城市。無論是常住人口還是戶籍人口,都是“男多女少”

        在過去,武漢給人的印象是“中國最大的縣城”,產業也是以汽車、鋼鐵等重工業為主,屬于名副其實的老工業基地。

        但近年來,武漢正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目前,已形成以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代表的新支柱產業。

        特別是武漢光谷,作為國家級高新區,近幾年的發展如日中天。2021年光谷GDP突破2400億元,增長16.8%。而以光谷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未來將成為湖北省重大國家戰略承載區,也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要增長極。

        與深圳類似,這種產業發展格局,對高學歷男性具有相當吸引力。因此,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呈上升趨勢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為何武漢戶籍人口中,依然出現“男多女少”的格局呢?這可能與生活成本有關,尤其是置業成本

        在傳統婚戀關系中,男性承擔了購房的主要壓力,置業成本是懸在頭頂的最大一座山。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武漢的房價收入比不僅遠低于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甚至也低于部分二線城市

        (來源:上海易居研究院)

        充足的就業機會,加之可負擔的置業成本,武漢為男性提供了扎根的肥沃土壤。

        03

        小地方缺女人?

        大城市獨樹一幟,那么小城市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

        “男多女少”是我國基本國情。當女性偏好向大城市流動,必將進一步加劇其他地區男女比例失衡。

        七普數據顯示:分地級市來看,男多女少是主基調。在這一點上,發達省份和欠發達省份并無太大區別。

        不過最令人意外的是,東北三省居然成為性別比“洼地”,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的地區。

        吉林和遼寧的男性性別比分別為99.69和99.7。黑龍江雖然總人口性別比雖然超過100(100.35),但男女人口數量也非常接近。其中,遼寧14個地級市中,9個地級市“女多男少”;吉林9個地級市中,6個地級市“女多男少”。

        (數據來源:七普數據)

        反而是廣東和浙江這樣的發達省份,就常住人口來看,無一地級市“女多男少”。

        (數據來源:七普數據)

        而造成近些年東北女性多于男性的原因,主要和當地的經濟、低迷的生育率、老齡化的持續加劇和人口的“負增長”有關。

        首先,東北地區獨生子女率非常高,在全國也算是名列前茅,“自然規律下獨生子女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1”。

        另外,據“七普”數據,遼寧60歲及以上人口占25.7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7.42%;吉林60歲及以上人口占23.0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5.61%;黑龍江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0%。

        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約5歲,老齡化程度越高,意味著性別比越低。老齡化越高,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的發展趨勢越顯著

        與此同時,人口的流失被認為是進一步推動東北女多男少現象形成的關鍵因素

        東北三省是傳統的老工業基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的經濟增速放緩,并且隨著住房、就業、福利、保險等制度改革,原有的優勢也不復存在。無論對于本地人口的生存,還是對于流動人口的吸引力,都稍顯不足。

        這些因素也到了東北三省人口加速外流,尤其是男性人口外流。

        由于東北一些地方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對于男性來說壓力相對較大,外流動力也就更大,而大學畢業后愿意回東北本地就業的往往是女性。

        男性出走,女性留下,客觀上導致了女多男少的結果。

        前瞻經濟學人APP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2年深圳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2年武漢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東北女多男少背后》,中國新聞周刊

        【2】《大城市缺男人,小地方缺女人!背后藏著一個更大的趨勢》,觀點

        【3】《城市性別比排名:深圳男比女多177萬,重慶成都平衡》,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

        標簽: 男女性別比 戶籍人口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裸男gv网站|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xxxxxx|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