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1月9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延續強勁反彈勢頭,創下2022年8月中下旬以來新高。截至目前,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雙雙漲破6.8關口。
機構紛紛表示,人民幣持續升值主要受春節前剛性結匯盤、北向跨境資金凈流入、經濟活動復蘇預期等因素影響。國泰君安證券認為,人民幣短期進一步升值的空間有限,預計后續6.6-6.7左右將會得到短期支撐。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大幅升值,進口棉花、棉紗成本隨之明顯回落,內外棉紗價格倒掛幅度有所收窄。
據浙江、廣東等地幾家輕紡進出口公司反饋,近一周多來國內部分織布廠、中間商對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棉紗船貨、保稅貨的關注度、詢價有所增多,尤其印度OE紗、C32S及以下環錠紡紗銷售呈“峰回路轉、利空出盡”勢頭。一方面,1月上旬以來印度北部紗廠棉紗報價再次普降0.0.2-0.06美元/公斤。印度棉紗相較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的性價比競爭力有所恢復;另一方面,印度部分中小紗廠接單越來越靈活,由買家提前2-3個月下單(以便紗廠采購棉花、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原料)調整為提前1個月左右甚至更短時間(從古吉拉特邦、馬哈施拉特拉邦等私人棉企反映消息看,大部分紗廠開機率約60-70%,紗廠隨時可接單、排單)。
在人民幣匯率仍處升值通道前提下,是否該大量簽約進口棉紗呢?江蘇、浙江等地幾家織造廠認為有些偏早,或并非最佳入市“窗口”:
一、從下游紡織品服裝廠、外貿公司等接單反饋看,仍處“強預期、弱現實”狀態。盡管業內普遍看好疫情全面松綁、政策和貨幣扶持落地、全球紡織品服裝消費反彈等利好刺激中國企業出口,但2023年1季度溯源訂單仍以短單、小單、急單居多。
二、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內棉價仍偏高,支撐棉紗FOB、CNF報價偏高,內外棉紗價差倒掛仍很突出。據了解,1月上旬以來,進口中配C32S與國產C32S的價差約800-1000元/噸,雖較2022年4季度繼續收窄,但對于布廠、服裝廠而言,使用進口棉紗完成訂單仍利潤偏低甚至虧損。
三、在美聯儲2023年繼續加息背景下,人民幣開啟雙向波動概率較大,經常賬戶順差收窄、當前存在的中美短期利差及美元指數仍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重要因素、短期內美聯儲加息進程不確定性等都將制約人民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