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經過前期一輪深幅回落,鄭棉終于迎來久違的反彈,鄭棉主力合約一度收復17500元/噸關口,由于缺乏棉花現貨成交量及ICE外盤的配合,鄭棉反彈的力度、幅度都受到較大限制,目前在17000-17500元/噸區間短暫盤整。
江蘇、山東等地棉花貿易商反饋,即使鄭棉CF2209合約盤面價格連續大跌,貿易商大量掛單、增加基差點價盤,也未出現棉紡織企業、中間商集中詢價、補庫的現象,有些中小用棉企業并沒有改變隨用隨買、按需采購的策略,令人感到意外。據了解,6月中旬以來鄭棉各合約大幅回落,大部分貿易商、期現公司都上調了基差,現貨的下調幅度明顯落后于期貨,貿易商“套利”操作利潤有所增加。
近半個月來鄭棉跌幅近4000點,導致棉花與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等替代品的價差大幅收窄,加上2022年秋冬季滌棉、棉粘、滌粘等中厚織物訂單已進入收尾階段,部分棉紡廠或采取原料上“減化纖,增棉花”操作。
從調查來看,6月28-29日,江浙、廣東等市場1.5D*38mm粘膠短纖、1.4D*38mm滌綸短纖的中間價分別為15390元/噸、8460元/噸,與當前疆內監管庫3128B的價差分別約2600元/噸、9540元/噸,1.4D*38mm與3128B棉花價差較四五月份縮小近6000元/噸。河南南陽某中型紡企表示,近期部分織造、面料企業接到學生(包含中學、大學)床單、被套、毛巾等訂單,數量尚可,對中低支紗的消費需求形成一定支撐,不排除部分棉紡廠降低混紡紗、化纖紗的產量,轉而擴大OE紗及C32以下棉紗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