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張家港、南通等地棉花貿易企業反饋,雖然自4月中旬以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從144.78美分/磅一路下跌至135美分/磅,外棉船貨、保稅棉美金報價齊刷刷下調,有些棉花企業“暗箱”操作增多,棉紡織廠、中間商詢價、索取剩余棉花資源報表的積極性有所恢復,但下實單、提貨仍比較冷清,“賣棉難”仍是大部分國際棉商、貿易商的切實感受。
幾家涉棉企業分析,造成外棉回落“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包括如下:一方面隨著ICE棉花期貨各合約大幅下挫,貿易商紛紛借機上調船貨、保稅棉基差,使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等現貨的回落空間明為弱于ICE,采購商撿便宜的概率低;另一方面港口中高品質美棉/巴西棉與內地庫新疆棉的“倒掛”持續,外棉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從貿易企業報價來看,4月26-27日中國各主港清關美棉31-3/31-4 36/37交凈重報價集中在23550-23750元/噸;巴西棉M 1-1/8凈重報價23100-23300元/噸,而目前內地庫“雙28”新疆機采棉的公重報價22400-22600元/噸,考慮到公重、凈重價差,新疆棉仍明顯低于清關美棉、巴西棉。再者,近期人民幣大幅貶值及港口保稅/清關2019/20、2020/21年度外棉仍按原單報價/結算(但降等降級已相對明顯)等對采購商的影響也比較大。
4月25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失守6.56關口(4月18日到4月25日,累計貶值幅度最大超過2100點),日內跌超600個基點,創下去年4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6關口,為2020年11月以來首次。受人民幣急速貶值的推動,外棉進口成本下滑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