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反饋,ICE期棉主力合約上破125美分/磅、130美分/磅以后,中國買家詢價、采購的熱情快速降溫,再加因疫情防控青島港、張家港等部分保稅庫棉花出入庫業務暫緩或暫停,因此現貨銷售持續疲軟,但從國際棉商、貿易商報價看,基差仍很堅挺、偏強,并沒有高位回調跡象,陷入“成交量缺乏但價格高企”矛盾狀態。
據海關統計數據,2022年3月我國進口棉花約21萬噸,環比增加約2萬噸,同比下降約26.5%;2021/22年度以來(2021.9-2022.3)我國進口棉花約100萬噸,同比下降約48.5%。
部分涉棉企業、投機商表示,3月ICE期棉各合約暴漲,導致保稅美棉、巴西棉、西非棉、印度棉等不僅船貨詢價、成交冷清,且港口保稅外棉也處“有價少市”狀態,棉花倉儲庫“入大于出”現象突出,因此3月進口量同比較大幅下滑在預料中。山東、江蘇等地棉企判斷,3月上旬ICE期棉主力7月合約112-120美分/磅一定的ON-CALL點價合約成交、執行及少數棉紡織廠、貿易商120美分/磅下方入市拿貨是造成進口量同比降幅明顯縮小的關鍵原因。
從調查看,由于近期港口保稅印度棉M 1-5/32 29GPT報價上漲至153.20-154.90美分/磅(2019/20、2020/21年度CCI輪出資源),保稅巴西棉M 1-1/8報價156-158美分/磅(個別巴西棉特價盤一口價僅148-150美分/磅),非洲棉(如馬里、布基納法索等)SM 1-1/8 28GPT報價集中在156.5-157.8美分/磅,因此性價比角度看,印度棉處明顯劣勢,出貨較其它產地棉花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