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青年毛澤東在這里發動了秋收起義,成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光輝起點。如今,這個曾經的革命老區,崢嶸歲月的革命精神薪火相傳,不斷奮進,走過了由窮到富、由富到強的發展之路,在“全國百強縣”中進入前20強,邁入全國縣域發展第一方陣。
“紅色經濟”蓬勃發展
4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瀏陽市文家市鎮的秋收起義紀念廣場,春日的陽光將廣場上的雕塑照耀得熠熠生輝。
雕塑的背景是一面紅旗,旗上有“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幾個字。雕塑中間有兩只巨手,一只緊握槍桿向上,另一只托舉著一個燃燒的火炬。
1927年9月19日,參加秋收起義的3路隊伍就在此會師,危急關頭,毛澤東根據敵我形勢,及時做出決定,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初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
如今,在原處修建的秋收起義紀念館讓這段歷史被一頁頁翻開。
展覽以時間為主線,分為高舉新旗幟、開辟新道路、創建新軍隊、苦難輝煌4個部分,陳列251張照片、33件珍貴文物和23份文獻。運用聲光電、場景復原、電子沙盤等方式,真實再現秋收起義時的烽火歲月。
如今,這些推動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發生地,也成了地區發展的資源。去年,文家市用活紅色資源、深耕紅色研培、做優紅色文創,紅色文旅小鎮建設成效顯著。全鎮全年接待黨員群眾300余萬人次,吸引研學學生2萬余人,推動“紅色經濟”蓬勃發展。
“我們形成了紅色教育在館內、軍事訓練在營地、勞動實踐在田間、吃飯住宿在農家的紅色研學模式,紅源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已接待研學學生超萬人。”文家市鎮黨委書記江敦明介紹,在緊鄰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紅源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開設了紅色教育、黨性教育、國防教育、素質拓展等特色課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鎮高標準建成19個美麗宜居村莊,文家市村被納入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創建名單。
湘贛邊區域合作愈加緊密
“瀏陽煙花響天下,天下煙花看大瑤。”1400多年前,花炮始祖李畋發明了爆竹,中國傳統民俗綻放璀璨之光。
在瀏陽市大瑤鎮李畋廣場,花炮始祖銅像矗立其中,街旁是充滿童趣的放花炮的小孩雕塑,毗鄰的花炮文化博物館講述著花炮的前世今生,一旁的花炮步行街充滿著現代商業的氣息。
“解放前大瑤集鎮只有0.2平方公里,現在建成區已經超過了12平方公里。”大瑤鎮副鎮長盧新民介紹。
集鎮也變成了景區。近年來,大瑤鎮共投入10.6億元,注入花炮文化元素,依托特色風貌建成特色小鎮核心區;國際花炮商貿城、李畋彩印包裝集團等一批行業龍頭產業項目落戶集鎮。如今“花炮之源”大瑤共有花炮全產業鏈企業400余家,吸納就業人數4.5萬人,原輔材料占全國市場70%以上。
來到大瑤鎮國際花炮商貿城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展示中心,一個巨大的沙盤顯示,地處湘贛兩省交界處的大瑤,正成為萍鄉、瀏陽、醴陵三地聯通的黃金節點。
“大瑤與江西聯系緊密,大瑤國際花炮商貿城五分之一的公司由江西人投資,與江西的商貿往來也超過了總交易額的四分之一。16個花炮倉儲,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業務是在為江西的花炮企業服務。”
大瑤鎮黨委書記潘定一表示,目前,湘贛邊區域合作迎來國家戰略,大瑤鎮也提出建設“湘贛邊區域合作現代化示范鎮”目標,力爭率先打造成為湘贛邊產業共興、交通共聯、民生共享的璀璨明珠。
智能制造助力高質量發展
走進瀏陽經開區鹽津鋪子的糕點生產車間,生產線無人操作,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一片片自主“行走”的面包正隨著傳送帶走進各自的包裝袋,最終到達食客們的舌尖,從瀏陽香飄全國。
這家從涼果蜜餞小作坊發展成專注于“休閑零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上市企業,以“智能制造+數字化”,將烘焙品類打造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成為全國烘焙產業頭部企業。目前,烘焙智能制造中心建設了21條智能化生產線,核心工藝區基本實現了無人作業、達到“黑燈工廠”標準,年產能達6萬噸。
“核心工藝區無人作業是為了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鹽津鋪子常務副總經理楊林廣介紹,公司發展至今,已擁有單品種類200余個,“鹽津鋪子”商標已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50%。
在瀏陽經開區湖南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園內,5條已投產的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
近年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聯網領域對Wi-Fi模組產品需求提升。歐智通的產品聚焦了這一領域,該基地生產的模組旨在賦能海量終端智能化,解決物聯網“最后一公里”通信問題。
“以前一條生產線約需要30人,無人生產線投用后,從倉庫進料到出庫的全流程都由機械設備無縫對接,生產線上只需配備3名技術人員。”歐智通副總經理徐陽輪介紹,產能也翻倍提升,項目全部投產后企業將年產Wi-Fi模組1.5億個。
瀏陽經開區在吸引一大批行業優質標桿企業入園同時,狠抓企業“入規、升高、上市、擴面”。2021年新增30家企業入規,新增30家智能制造試點企業;A股上市企業增至8家,31家企業納入上市后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