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煙臺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開工建設的二期項目即將迎來試生產;三期“17.2萬噸/年染料及中間體”項目,也于今年4月初正式動土開工。
“17.2萬噸/年染料及中間體項目,總投資22億元,將建設多條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自動化生產線。”嘉信染料董事長張善生說,嘉信染料正朝著染料全產業鏈服務供應商的方向不斷前進,等新項目全部達產,公司年產值預計可達百億,進入染料行業龍頭序列。
張善生是技術人員出身。2010年,他們靠租賃廠房起家,在創業之初就建立了研發部和黨支部。如今,嘉信染料已經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染料化工企業。
紡織材料染色,以前常用的是“兩浴兩步法”,耗費成本高,用水量大。如今,通過技術攻關,很多企業已經采用“一浴兩步法”或者“一浴一步法”,可以使下游印染企業的工藝流程根據品種不同縮短1/3到1/2,降低成本15%-50%,減少污水排放30%-50%。使之成為可能的,是一種叫“高耐堿分散染料系列”及“高溫活性染料系列”的新產品。
張善生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4%以上。企業要發展,人才最關鍵。大連有位獲得中國染料百年科技貢獻獎的高級工程師王喆,是染料行業的翹楚。張善生慕名前往,三顧茅廬,以真誠打動了對方,72歲高齡的高級工程師王喆加盟嘉信,帶領研發人員開展技術攻關。
2014年,由王喆帶領團隊研發的“高耐堿分散染料”核心產品問世。它的出現,大幅降低了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減少了污染。憑借這一成果,公司成功獲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項目”獎項,問鼎行業頂尖技術領域。嘉信染料首創“高耐堿系列分散染料”產品和“染色一浴法染整”工藝,并創下多個全國第一,被工信部列為“十四五”重點發展技術,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鼓勵類產品;“染料生產廢水廢棄物提取再利用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近年來,公司加大與各高校創新平臺建設,先后同山東大學、青島大學、江南大學等建立了項目研發平臺,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果。尤其是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山東大學-蓬萊嘉信染料與環保技術研發中心,在化工生產環境保護、廢物減量化、資源化、新工藝等方面聯合進行研究和開發工作,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每年預計節約危險廢物處置費用2000余萬元。
當下,染料化工行業也經歷著大浪淘沙的“洗牌”。“在染料化工行業,一定要堅持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要研發高科技產品,還要注重安全生產并配備齊全的環保設施。”張善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