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旬以來,國際棉價上漲一浪接一浪,國內鄭棉期貨雖然也持續走強,但表現遠不及外盤。與此同時,外棉到港數量持續增加,而國內紡織行情遠不及預期導致紗廠補庫意愿低迷,近期部分地區疫情導致港口物流及國內運輸受阻,使港口庫存數量繼續攀升。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匯總數據,截至4月中旬,港口未通關外棉庫存在19.8萬噸左右,環比繼續保持增加態勢。
一、外棉價格飛漲進口成本大增
3月中旬開始,俄烏危機暫緩和美聯儲加息兌現使市場利空暫時消退,國際棉價在期貨市場逼倉的影響下快速上漲。4月上旬市場出現短暫回落,但隨即印度免稅進口棉花和天氣因素炒作開啟了新一輪拉升。一月之內,ICE期貨累計上漲20%,外棉進口成本大幅提高,價格高于新疆棉幾百元至上千元。同期,鄭棉期貨總體跟漲外棉,但受制于產業運行的壓力,整體漲幅明顯小于外盤。截至4月中旬,國棉B指數與國際棉花指數(M)價差達到2000元。
二、需求持續下降原料采購平淡
最近一個月,國外棉價持續攀升,國內棉價居高不下,紡織下游訂單不見起色,工廠開機率普遍下降,疫情又導致產銷和物流受阻,經營壓力持續加大,紡織廠僅維持剛需采購。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4月13日發布的工業庫存報告,截至4月初,被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天數為29.6天,環比減少4.1天,企業補庫意愿環比繼續下降,比近五年同期均值減少17.6個百分點。
三、港口外棉庫存繼續增加
最近一個月,美棉、巴西棉、西非棉、印度棉等品種到港繼續增加,而國內采購需求低迷導致港口庫存難以消化,未通關外棉庫存繼續攀升,且集中在青島港,南通港庫存變化不大。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截至4月14日,各主要港口外棉保稅庫存統計如下:
青島港15.5萬噸,上月同期為12.5萬噸,其中巴西棉3.7萬噸,印度棉1.6萬噸,美棉4.9萬噸,澳棉0.5萬噸,中亞棉0.15萬噸,西非棉3.9萬噸,墨西哥、蘇丹、以色列、埃及、希臘等總計約0.75萬噸。
張家港3.4萬噸,上月3.5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南通港0.9萬噸,上月0.9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四、后期展望
目前,國內棉紡產業鏈各環節面臨壓力,棉價持續高企、下游訂單遲緩、價格難以傳導以及部分地區疫情迫使企業降低生產,棉花整體消費需求呈下降趨勢,原料采購受到很大限制。從國外情況看,商品通脹的局面難以徹底改變,棉花供需的熱炒仍在繼續,期貨遠月合約持續上漲,外棉進口成本恐難明顯降低。此外,隨著國際航運危機逐漸緩解的情況下,外棉到港數量將繼續增加。受以上因素的影響,港口外棉庫存預計消化緩慢,庫存繼續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