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退休的陳女士反復胸痛5個多月,疼痛總在胸骨后,時重時輕,在心臟內科門診查了一圈沒發現任何異常。患者為此非常擔憂,胃口不好,精神狀態也變差了。她輾轉多個診室,之后經過消化內科醫生體檢和問診,結合胃鏡檢查,最終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胸痛的原因查清了,患者按照反流性食管炎治療后,胸痛逐漸緩解,擔憂也解除了,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食管炎引起的胸痛與心絞痛的表現非常相似,而且在胸痛時口服硝酸甘油等藥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所以常常誤以為是心臟“告急”,導致不能及時明確診斷。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過多的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般在胸骨后有燒灼樣不適感,多在進食后發生,體位變化如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時可誘發,如進食過熱、過酸食物時,癥狀可能進一步加重。有時患者也可表現為餐后、體位改變如軀體前屈或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有些患者還出現胸骨后疼痛,嚴重時表現為劇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頸部等,伴有或不伴有燒心和反流。部分患者可有吞咽困難或胸骨后異物感,癥狀呈間歇性,進食固體或液體食物均可發生。少數患者還可以有發作性夜間哮喘、咳嗽等表現。反流性食管炎好發于中老年人,肥胖、吸煙、飲酒及精神壓力大等構成了反流性食管炎常見的誘發因素。
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一方面應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和避免腹壓增加的因素,如戒煙酒、低脂清淡飲食、晚上睡覺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不宜再進食、進餐后不宜立即臥床、應抬高床頭等。肥胖患者更應減輕體重從而減少反流。另一方面合理使用藥物,臨床上一般使用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促動力藥、制酸劑等治療,經過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能夠減輕或消除癥狀,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狀態。但部分病人停藥后癥狀會出現反復,因此常常需要藥物維持治療。而對于那些內科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臨床醫師對于胸痛患者的診斷,除了考慮心臟問題以外,還要考慮其他原因,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合并燒心或者反流癥狀的時候,更要考慮到胸痛有可能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
(汪小平 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