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開始,我花了5年,從1.3米長到1.7米!”6月30日,“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武漢站”在武漢協和醫院舉行。當34歲身高1.7米的帥小伙古洋(化名)站上舞臺主持本次活動時,誰也沒有想到他22歲大學畢業那時,身高只有1.3米。
“因為矮小,擠公交車別人都以為我是小偷”
6月30日下午2點,“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武漢站”在武漢協和醫院外科2號樓1樓大廳舉行,吸引了上百名帶著孩子的家長,現場相當熱鬧。這一天,古洋受邀成為主持人并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于他而言,“長高”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古洋,安徽人,今年34歲,現居重慶。5-6歲時,他開始讀小學,身高只有80厘米。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孩子的身高明顯落后于同齡人。為了給他看病,父母賣了家里的一頭豬,但受制于當時、當地的醫療水平,最終并未檢查出身材矮小的原因。“一直以來身高都比同齡人差一截,永遠坐在教室第一排。”古洋告訴記者,15歲左右上初中時,他的身高1.13米,上大學后身高1.22米,22歲大學畢業后,身高便定格在1.3米。
“實際上我已經成年,但外表和未成年人一樣。”他回憶道,好幾次好不容易擠上公交后,還被旁邊的人當成小偷。“矮小癥”成為烙印在古洋內心的疼痛。直到有次看電視,發現這種病原來可以治療,他便毅然決然開啟了治療之旅。
“從1.3米到1.7米,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成年了還能長高嗎?”古洋回憶,那時候他已經22歲,是懷著忐忑的心情到醫院做各項檢查的。檢查結果出來后,他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癥。“你的骨齡是11歲半,還能通過藥物干預長高!”當聽到醫生的診斷結果時,他欣喜若狂。據了解,人的生長發育與兩個年齡相關:生活年齡和生物年齡。生物年齡即骨齡,指的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骨齡越小,治療空間越大,患者增高的潛力也越大。”武漢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金潤銘教授表示。
針對自身病情,古洋開始了生長激素治療,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古洋一邊打工一邊治病,一年過后,身高就長了18厘米!第二年、第三年……治療不到5年,古洋從最初的1.3米長到1.7米,身高的變化,也為他的人生開啟了新篇章。今年34歲的他,已經收獲愛情并結婚。定居在重慶的他,受自身經歷的影響,當起了醫療科普知識宣傳的主持人。“最近打算要孩子了!”古洋開心地告訴記者。
“90%的‘矮小人’有心理負擔,傳播治療觀念成為當下急需”
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第3百分位數或2個標準差,并且身高增長速率:嬰幼兒期<7厘米/年,兒童期<5厘米/年,青春期<5.5-6.5厘米/年,可考慮為兒童生長遲緩。該疾病被稱為“矮小癥”。
武漢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欣介紹,按發病率3%計算,中國現有矮小人口約3900萬,需要治療的患兒約700萬,約2100萬個家庭受到影響。90%患者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影響到升學、就業和婚姻。“找不到工作,結不了婚!”古洋坦言當下“矮小人”的生活現狀。
“矮小癥患者的自我認同感低,易受到不良少年的攻擊,心理負擔也大。”李欣教授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矮小癥的關鍵。“4-10歲之間治愈,性價比是最好的。”金潤銘教授強調。
對話武漢協和醫院
兒科主任金潤銘教授
問:孩子個子矮,要不要給孩子做檢查?
4-12歲的兒童每年增長少于5厘米,便視為不正常。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過病史調查、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治療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確定治療原則。
問: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疾病有哪些?幾歲開始使用生長激素效果最好?
主要有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納綜合征、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前生長不足、HIV感染相關性衰竭綜合征、小于胎齡兒(SGA)、特發性矮身材(ISS)等。不同的疾病治療起始時間會有不同,生長激素缺乏癥4歲開始治療,特發性矮小建議5歲至青春期早期,小于胎齡兒、Prader-Willi綜合征和特納綜合征美國FDA建議2歲以上開始治療,中樞性性早熟孩子經過GnRHa治療后出現生長減速,預測成人身高明顯受損也可以使用生長激素。
問:使用生長激素安全嗎?會不會讓孩子發胖?
生長激素在生理作用方面還是在分泌、調控方面,和糖皮質激素截然不同。對于兒童,生長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進骨骼的線性生長,使身體長高。此外,還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脂肪分解。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是十分安全的。一般情況下,生長激素不會導致孩子肥胖,如果孩子發胖,可能與營養攝入過多有關。
記者蘇金妮 通訊員協宣
標簽: 個子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