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智能隱形眼鏡像普通隱形眼鏡一樣,可以附著在人眼上,并且提供各種信息,對晶狀體的研究也可以助力診斷和治療。不久前,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和韓國電工研究院(KERI)合作開發出了智能隱形眼鏡的核心技術,該技術可通過3D打印實現基于增強現實(AR)的導航。
近段時間以來,谷歌等公司正在為可實現AR的顯示器開發智能隱形眼鏡。但由于嚴峻的技術挑戰,商業化仍存在許多障礙。其中一個制約在于,傳統手法是使用電鍍法將顏色以薄膜的形式涂在基板上,這限制了能夠表達各種信息(如字母、數字、圖像)的高級顯示器的出現。
新研究使用了電致變色顯示技術,這是一種可以在不施加電壓的情況下,僅使用3D打印微圖案來實現AR的技術。其通過噴嘴的精確運動,持續進行名為“普魯士藍結晶”的操作,從而形成一種微觀模式。這使設備不僅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形成圖案,還同樣適用于彎曲表面。該研究團隊的微模式技術已達到非常精細(7.2微米)的水平,可以應用于AR的智能隱形眼鏡顯示器,且顏色連續而均勻。
KERI的Seol Seung-Kwon博士表示:“我們的成就是開發了3D 打印技術,可以在非平面基板上打印功能性微圖案,從而可以將先進的智能隱形眼鏡商業化以實現 AR,這將極大地促進 AR 設備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該研究的主要的預期應用領域是導航,未來只需戴上隱形眼鏡,導航就會通過AR在人眼前徐徐展開。部分當前流行的游戲也可以使用智能隱形眼鏡來實現。
該研究論文題為“Meniscus-Guided Micro-Printing of Prussian Blue for Smart Electrochromic Display”,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主要作者為Seung Kwon Seol等。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5588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3D打印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