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流行演員轉型當導演。有些的確一鳴驚人,如賈玲、陳思誠、劉若英等,片子質量不說,在票房上至少賺得盆滿缽滿;而另一些卻不盡如人意,如黎明、郭濤、黃磊等,雖然當演員名氣很大,但執導的電影都在水準線以下,票房和口碑都慘敗。
上周五,演員果靖霖執導的電影處女作《記憶切割》公映。事先也沒有大肆宣傳,上映4天,票房才190萬元,要知道,該片除了請來郭采潔、劉雪華主演外,還讓徐崢在片中客串了一把。這樣的陣容,票房如此慘淡,也是難得。從網友反應來看,評價低到極點,有的甚至調侃,“也給我做做記憶切割,請讓我回到看這部電影之前。”
光聽名字,很容易將影片跟科幻和懸疑等字眼聯系在一起。的確,影片一開頭,就是各種醫學詞匯堆砌,果靖霖飾演的董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在動物身上能夠“切割記憶”,應用到人身上,就能將一個人痛苦的過往記憶“切掉”,這樣人就不會痛苦了。很快,劉雪華飾演的福利院輔導員劉梅找到了他,請求幫助,給她輔導的一位女孩張辛兒(郭采潔飾)切除小時候的痛苦記憶。張辛兒小時候因目睹父母親被槍殺而導致精神受到嚴重刺激,一直活在痛苦的記憶中,隨時有輕生念頭。在一次次拒絕后,董教授最后答應了,而一開始抵觸的張辛兒也同意接受治療。很快,董教授通過儀器進入到了張辛兒的記憶世界里,影片也一層層剝開了她童年時的創傷。其中最大的疑點是,她躲在衣柜里看到的“蔡蔡”到底是一只小黑狗,還是殺了她父母的兇手?
故事發展到這里,很多觀眾以為這是一部打著科幻外表的懸疑犯罪片,找出殺害張辛兒父母的兇手才是影片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治愈張辛兒創傷的良藥。但詭異的是,情節很快轉到了董教授跟劉梅的關系上,原來劉梅就是董教授年輕時傷害過的一位女孩的姐姐,這位女孩雖然被他傷害,但內心卻喜歡他,一心等著他來娶她,最后終于等不起了,嫁給了別人。
另一面,張辛兒在記憶切割時出了差錯,導致找不到小時候的家,病情加重。然后,劇情從犯罪懸疑突然變成了一部親情片。張辛兒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家。她的記憶恢復了!原來整容后的劉梅就是她的親生母親,母女相認后,一段匪夷所思的畫面出現了:兩人相擁著從地上飄到了半空,這段看似抒情的畫面看傻了很多觀眾,也完全破壞了影片在前面苦心營造的懸疑氛圍,讓人目瞪口呆。
從劇情來看,這是一個從小受過創傷記憶的張辛兒找回媽媽的故事。如此簡單的劇情被導演設計得云里霧里,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從導演角度看,不管從鏡頭的設計還是畫面的剪輯,都不能很好地推動故事的進展。影片在風格上更是七零八落,類型錯亂。
影片試圖模仿《盜夢空間》等影片,從記憶的多層次角度來推進劇情,但因為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導致觀眾完全無法入戲。就拿劉雪華飾演的劉梅來說,她多年來一直瞞著女兒張辛兒,到底是為了什么?既然母女相認就能夠治好女兒的病,那以前為什么不認?漏洞百出的人物設計,只能證明這是一部圖解主題的電影。
在演員的表演上,郭采潔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她只是裝出一副被記憶折磨的樣子,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工具人;劉雪華演劉梅,一會兒偷酒店里的茶包,一會兒又是一身貴婦打扮,完全沒有身份的辨識度和清晰的人格特征,看的觀眾一頭霧水。相比之下,徐崢在片中客串兩場戲,一場打麻將,一場殺人,表演非常到位。
唯一能肯定的是,這部影片真的是由果靖霖自己執導的,如此全面的崩塌,讓人想起了黎明執導的電影處女作《搶紅》,同樣是一部邏輯混亂、情節亂七八糟的電影。
《記憶切割》口碑和票房的慘敗,也算是給現在流行演員轉型當導演的潮流提個醒,不是每個演員都適合當導演的,像《記憶切割》這樣的影片,無疑是又一個慘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