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名來自全國多地的“小候鳥”來到廣東,首次走進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零距離接觸白海豚與紅樹林,認識自然保護地,感受廣東綠色生態建設成效。
短短一天的時間,40名“小候鳥”感受到了和爸爸媽媽久別重逢的美好,同時認識了廣東省的別樣魅力。在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小候鳥”們第一次看到了紅樹林,了解了紅樹林知識,也組織開展了清潔海灘、保護環境活動。在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看到那么多珍稀的白海豚,“小候鳥”們異常興奮,家長們紛紛拿出手機與白海豚拍照留影。
據介紹,廣東全省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共有1359個,其中自然保護區377個、風景名勝區28個、地質公園19個、礦山公園2個、森林公園712個、濕地公園214個、海洋特別保護區7個,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據統計,廣東省已建設的900多處城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中,已有623處免費向市民開放,每年游客人數達2.53億人次。
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明兩年,廣東省將繼續加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推進1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100個綠美古樹鄉村、1600個森林鄉村建設,新增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近100個;全省力爭在2018年623處免費開放的基礎上,通過建設與完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其他自然保護地的基礎設施,實現1000個自然保護地免費向全省居民開放。目前,廣東省正在完善自然保護區預約開放制度,擬推動更多還沒有開放的自然保護區免費開放,吸引更多人群進入自然保護地開展科普、體驗活動。
此次組織“小候鳥”走進廣東自然保護地活動是廣東省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開放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后,廣東省林業局將聯合更多的公益組織機構,開展更多公益活動,讓更多“小候鳥”體驗南粵生態,用一種最溫暖的方式去影響、傳播、帶動和滲透愛的力量。(旅游文化)(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林潔 通訊員 林蔭)
圖片由廣東省林業局提供
標簽: 小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