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還是對詆毀他人抱有不在乎的態度,最近有一女子發視頻詆毀兒子的女朋友,這是怎么回事?詆毀他人的話會面對什么樣的處罰?
2021年初,南京小伙張某和王某通過相親結識,戀愛進展順利訂下婚約。之后,兩人因性格不合分手,王某主動退還禮物、紅包和彩禮。張某母親吳某覺得窩火,在網上發布詆毀王某的視頻,稱其騙婚、騙錢,且公布王某個人信息,對其正常生活及人格尊嚴造成極大傷害。對此,王某提出訴訟。經調查,王某不存在騙婚行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任何民事主體都享有名譽權,經批評教育,吳某公開向王某賠禮道歉,澄清事實,并賠償精神損失費5000元。
x
采用各種方式惡意詆毀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給他人造成一定的后果,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追究其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能構成誹謗罪。情節較輕的不構成刑事犯罪。
1、詆毀,是漢語詞語,讀音為dǐ huǐ。意思是毀謗;污蔑:詆毀別人,抬高自己。多指惡意毀謗、破壞他人的名譽。
2、出處:《后漢書·鍾離意傳》:“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隱發為明,故公卿大臣數被詆毀,近臣尚書以下至見提拽。”
也就是你打的幾個字,評論了幾句話,有可能對天生臉皮薄,自尊心很強,對別人評價很在意的人造成:輕則損害的是她個人的形象,重則患有重度抑郁癥有可能其他心理疾病甚至有可能是一條生命。
標簽: 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