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疫情比較嚴重像是一些風險比較高的地區還是需要做核酸檢測的,但是最近深圳一男子在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后還謊報了行程,這謊報核酸結果構成了什么罪?
據“福田警察”微博消息,3月17日,深圳公安局福田分局通報,3月15日,福田警方接疾控部門通報稱,張某輝(男,51歲)核酸檢測呈陽性,流調過程中發現其曾使用他人健康碼,并有隱瞞行程嫌疑。接報后,警方立即展開調查。
經查,張某輝在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違反防疫規定,多次外出,并使用他人身份信息和健康碼參加聚集活動。13日,張某輝獲悉核酸檢測呈陽性后,謊報行程,隱瞞接觸史,不配合流調工作。
目前,張某輝已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收治,涉及的場所和密接者、次密接者均已納入閉環管控;警方已對張某輝及提供身份信息協助其外出的李某興(男,34歲)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偵查。
《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規定,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對于核酸檢測機構來說,這既是職業底線,更是法律紅線。
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不難理解,但無論如何,第三方檢測機構不能成為監管盲區。對于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有必要加強準入管理、嚴格檢測過程監督、嚴厲追究結果失真的法律責任。疫情面前,任何弄虛作假都是對公共利益的冒犯,同時也是對法律的挑釁。只有守住紅線,才能捍衛底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陽性,常是確診依據。如果臨床采取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核酸檢測,得到陽性結果而能夠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論病人肺部CT、血常規是何表現,核酸檢測是最關鍵的確診依據。
但是核酸檢測如果是陰性,也不能貿然認為肯定沒有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部分病人在病程中,可能承載病毒的載量較小,或采樣時采樣量不夠、試劑盒的誤差等因素,造成核酸檢測假陰性。所以如果病人存在流行病學史,且CT、血常規檢查均高度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時,需多次、重復進行新冠肺炎的核酸采樣檢測,必要時進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檢測,以免漏診。
核酸檢測是通過受檢者的呼吸道標本、血液或糞便中是否存在外來入侵的病毒核酸檢測。常用于檢測新型冠狀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常核酸檢測的結果分為陰性和陽性,但也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異常情況,核酸異常情況包括陽性、假陽性、假陰性和標本失效。
1、陽性:由于病毒感染后,體內存在相關病毒,可使核酸結果出現陽性,通常出現陽性結果應進行復測,并按照對該疾病的防控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常見的情況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或窗口期等;2、假陽性:核酸檢測的假陽性,是指受檢者沒有感染病毒,但核酸檢測出現陽性結果。通常是由于實驗室檢測過程中標本間的交叉污染或實驗室核酸污染造成;3、假陰性:核酸檢測出現的假陰性,通常是指從受檢者臨床癥狀、影像學結果,甚至流行病學史都支持為陽性,但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檢測結果與臨床不符;4、標本失效:多因檢測量過大或環境惡劣造成。標本無法盡快完成采集并進行檢測,導致其標本降解失效,無法進行檢驗,需要重新采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