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在這里能與小貓親密接觸。
“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不少年輕人的內心寫照。近年來,廣州等城市的咖啡文化越來越濃厚。喝一杯咖啡,不是僅僅在某幾個全球大品牌的選擇,一些小眾并擁有獨特設計風格的咖啡店逐漸成為年輕人周末休閑的打卡地。
咖啡店,除了出品要好外,店內的裝潢、風格與主題要有自身的特色,才能吸引到年輕人的眼球。最近,廣州涌現了多家具有不同風格特色的咖啡店,有的是進入廣州前已是全球“網紅”咖啡品牌,有的則是興起于本地的時尚咖啡館,有的是走寵物主題的咖啡店……全媒體記者走訪三家當下最熱門的咖啡店,體驗不同的設計與主題風格,一同感受咖啡文化的魅力。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譚偉婷、陳馨
網紅+旅行
原木、玻璃突顯簡約
買杯咖啡,就可以在天環廣場二樓露臺品咖啡,感受城市里的一片“綠野仙蹤”:一邊是背景墻綠植,搭配著純白色的座椅,顯得格外清新;另一邊,則是最吸引人的180度露天平臺,平臺中間同樣是成排的白色桌椅,而走到玻璃欄邊,甚至可以俯視整個廣場的全貌。和朋友、閨蜜們坐在這里捧著一杯咖啡聊天,無疑是一件賞心樂事。最近廣州的眾多年輕人為這家主打簡約設計風的咖啡店“著魔”,其實這個咖啡店在來到廣州之前,已是“網紅”級別。
假如說星巴克是當下不少年輕人咖啡快消文化的象征,那么,位于廣州天環廣場的%Arabica咖啡絕對是他們心中的咖啡店“小清新”。以白色、原木色為店門的主打顏色,無論是哪個地方的店鋪,一進門,在顯著的地方就能見到其標志性的印有“%Arabica”的定制版SLAYER意式咖啡機,而咖啡機的頂部整齊地擺放印有“%”Logo的咖啡杯。咖啡師們都是穿著白色上衣,店內亦沒有過多的裝潢與陳設,白色的吧臺、烘焙間,透明的玻璃作為區間隔斷,加上白色的燈光……這一切呈現出其簡約風格。
從事廣告行業的資深設計師任小姐認為,坐在天環%Arabica的大露臺上邊曬太陽邊喝咖啡是不錯的體驗。因為店內只賣咖啡沒有甜點,所以大部分都是喝完咖啡就走了,不會太難等位。相比其他大品牌,偏向都市感的設計風格,這里以白色為主調清新宜人,更適合于朋友在這里聊天。不過,在她看來,不少人來這里“打卡”,不是因為它的出品與裝潢,而是品牌知名度與稀缺度。
全媒體記者發現,現在不少咖啡店都喜歡開闊式門面,有的是采用透明落地大玻璃,讓里面的顧客都能欣賞戶外風景;有的則是利用能打開的窗戶式設計,當天氣較好、陽光充足時,將窗戶直接打開,陽光能照進來,同時能感受到徐徐的涼風。
在旅途中感受不同城市咖啡店的魅力,“網紅”咖啡館也是旅途一個重要的打卡點,像到不同城市的%Arabica中“打卡”已成潮流。
工業風:
白描一個咖啡世界
誠然,“網紅”店有著品牌效應,同時亦有自身的格調。那么,一家小眾咖啡店又如何打動消費者的心?來回咖啡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家低調,以工業風為特色的咖啡店,已得到不少有品位的受眾青睞,“90后”廣州時尚達人Tiffany Yu表示,“我是無意間路過天河南發現這家咖啡店,全開放式的工業風設計讓我想起希臘中部Kavala市的Black drop。” 在她看來,明亮的采光設計包裹著利落的工業風,陽光照射下,有著撲鼻而來的混著咖啡味的植物草木香,“從天河南,到惠福西路再到番禺鐘村,每家門店都有各自的特色,工業風設計在這里擁有了多變的面孔。”
全媒體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如果說天河南的來回咖啡還停留在單層單店的橫向式設計的話,到了惠福西路店,來回就開始以單棟舊建筑改造的“往上空間”作出嘗試了,而位于番禺鐘村的新店,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工廠店式”的工業風設計,而且占地面積較廣。
廣州資深旅游達人小秦表示,“工業風”大多數時候是與“冷靜、干凈”的形容詞聯系在一起的,這跟自帶溫暖的咖啡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有沖突。但這種矛盾感卻被巧妙的建筑與內飾通過設計達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成品:呈現出100%的開放性,水泥磚、黑白灰、鐵藝家具,很簡約、很酷、充滿粗獷的氣息以及迷人的老物件……“減少過多的包裹式設計,讓空間回歸本真,這才是工業風設計想要表達的。”
小秦進一步解釋,天河南在設計上有一創新,它打破了四面圍墻或店前門口小花園的模式,以中間一條內街為軸線,輕松自然地將咖啡區分成一左一右相互呼應的空間。
“這個看似突出來的Open air空間里,連凳子桌子都是齊整的鋪開,俯視圖看就像一個中文字‘回’,人可以拿著室內沖泡好的咖啡慢悠悠走進‘回’字的中間坐下,感受著眼前人與物的川流不息。” 記者留意到,一些人喜歡早上來到這里,喝著咖啡感受陽光的溫暖,忙里偷閑。
“來回咖啡的工業風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不論主題設計怎么改變,它采集陽光的部分從來沒有變過,可能通過戶外也可能通過二樓,甚至是墻面開孔等,總之是不會讓工業風過于‘冰冷’。”
Tiffay Yu告訴全媒體記者,“連鎖咖啡確實很方便,但同時人也太多了,更多時候我想要安靜下來。” 對此,她認為,小眾咖啡是城市中填補連鎖咖啡所產生的,這是咖啡文化發展到一個峰值的必然結果。“百花齊放肯定是趨勢,年輕人拍照打卡不僅想要分享,關鍵是能夠展示一些態度,例如低調又溫暖的工業風咖啡店就合適了。”
治愈系、寵物風:
“吸貓”才是正經事
然而,咖啡館不一定是工業風、純潔風如此“冷感”的路線,近年,治愈系的咖啡店逐漸受年輕人或家庭用戶歡迎——貓主題的咖啡館就是其中的代表。
“貓咖”這一形式興起于日本,如今在我國眾多城市逐漸流行,“吸貓”是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減壓方式。華南師范大學學生珂仔告訴全媒體記者,課業繁重,何以減壓?唯有吸貓。但是只通過網上“云吸貓”早已無法滿足需求,宿舍養貓也不切實際,到貓咖度過一下午的時間就是不錯的選擇。
全媒體記者來到位于廣州海珠區中船匯的“就是這樣的喵”,這家“貓咖”由紅專廠倉庫改造而成。在入口處提供可供消費者換鞋、洗手的位置,并且必須在店員的要求下仔細閱讀入店須知,包括禁止抱貓嚇貓、不能用閃光燈、不能打擾貓咪睡覺等細則,這些細則無疑為消費者與貓咪建立了一個頗具尊重感、安全感的相處環境。“如果一家貓咖沒有對消費者進行一定的要求,反而令大部分愛寵人士感到不安。”珂仔表示。
踏入主空間,干凈的原木色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面積,與深色的天花板和地面形成和諧的視覺感,顯得寬敞明亮。最特別的是兩層設計的,波浪式巨型座位,低層是供客人坐下用餐,而上層則是可讓貓自由穿行與匍匐,從而拉近消費者與貓的距離。
內部挖空的凹陷區域,則為貓咪提供了絕佳休憩場所。而點綴其間的閃閃燈樹,為這一極簡空間增添了溫馨感。另外在室內外之間嵌入的懸挑“樹屋”也引人注目,顯然是為了適應貓的喜高習性所設計,與中間的落差式座椅相互映襯,一種貼近自然的“原生態”令人著迷。在樹屋之下的一排窗景座位,可供消費者們在明亮光線下邊飲咖啡邊欣賞萌貓的一舉一動。
此外,該店是分為上下兩層就餐區,兩層之間有樓梯相連,而貓咪們常常會隨性地睡在不同的階梯上,一眼望去,“心都化了”。而且,店主還貼心地設計了一個“小閣樓”,提供給既希望能“擼貓”,又有相對私密空間的閨蜜們、情侶們。店內的杯碟也相當有心思,有的飲品杯子是貓咪的形象,讓顧客能有一種全身心投入其中之感。
店中工作人員告訴全媒體記者,目前這家店面共有四五十只貓,品類繁多,包括緬因貓、布偶貓、金漸層、藍貓、加菲貓……并且全部都已經打過疫苗,有健康保障。不過,工作人員都會提醒來店的顧客要格外小心。
不過,在全媒體記者看來,即使“不擼貓”,在店內坐著一邊看著貓咪,一邊喝著咖啡聊聊天,都是一件愜意與愉快的事情。
記者觀察:
近年來,城市里的咖啡文化越來越濃厚:喝一杯咖啡,除了選擇全球大品牌,在城中打卡一些小眾并擁有獨特設計風格的咖啡店更成為年輕人周末聚會的必選。目前,全媒體記者走訪了多位咖啡愛好者,當中有活潑的“70后”,也有時髦的“80后”,更不乏可愛的“90后”,有男有女,他們不約而同都喜歡在城中不同風格的咖啡店,感受不同的咖啡文化。像“95后”的JoJo剛畢業不久,平日休息時間步行就能到來回咖啡,點一杯奶啡和蛋糕,安靜地坐在簡約工業風的長凳上看看書。“如果與同事一起吃飯,我會選擇去隔壁街熱鬧的喜茶,或者茶餐廳,但一個人的時候,我希望可以來到這個人與人自覺保持一定距離的空間。” 在JoJo看來,生活方式有許多層面,廣州的強包容性賦予了年輕人活得更灑脫的權利,不管是咖啡文化還是茶文化甚至是飲食文化,都是一種審美的出口,“能讓每個人在某個瞬間找到歸宿,它就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