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迎來了期待中的反彈,午后三大股指持續反彈,上證指數收復2900點。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A股各類指數已接近底部,其中上證A股估值為12.8倍,創業板估值為35.7倍,滬深300估值為12.2倍,全部A股估值為15.2倍。市場人士對于“估值底已經出現”達成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A股中長期建倉機會的到來。
不過,從短期來看,市場目前還是空頭趨勢,因此底部可能還會反復,操作上建議重倉投資者可擇反彈機會減倉或者調倉,輕倉投資者可在每次回調時擇股逐步建倉。
廣州日報訊 6月20日,上證綜指盤中最低觸及2872點,跌幅超過1%,不過,收盤時報2915.73點,收漲0.27%。深證成指收報9501.34點,漲幅0.92%。創業板指收報1563.79點,漲幅1.08%。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雖然全線反彈,但凈流入行業并不多,僅有11個行業,小幅凈流入,其中醫藥制造、水泥建材、航天航空、農藥獸藥等板塊資金凈流入靠前,券商信托、電子元件、化工行業、汽車行業、有色金屬、保險等行業資金凈流出靠前。
從周三全天的盤面來看,市場資金仍然較為謹慎,并沒有出現積極回補,反而是醫藥制造等防御板塊流入最多,而周二的金融護盤資金也開始流出,說明資金仍然處于防守之中。
有分析人士認為,周三的反彈缺乏領漲主流板塊,成交量也沒有同步放大,因此投資者對于反彈的幅度也不能寄予太高期望。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A股目前處于估值底部,市場人士幾乎達成了共識。其中,中信證券市場研究部首席市場策略師商景超認為,從短期看市場是由事件和情緒來主導的,但從中長期看還是由基本面和估值來決定的。
A股現在的估值比2016年2638點時的估值整體來說還要低,還處于底部區域,低估值給投資者提供了比較強的安全邊際。而從基本面上看,A股其實不缺乏各個行業的績優公司,市場并沒有進一步悲觀的理由。
商景超認為:“我們認為3000點附近,應該是一個可以從中長期去布局的好時點,至于說短期受情緒擾動,這種反復可能會有發生,但是從中長期看,應該說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配置時期。”
操作提醒 低估值或成為未來資金選擇的重點
在板塊和個股選擇方面,商景超表示,在市場還沒有全面轉強之前,機構投資者首先還是尋找有足夠安全邊際的行業或板塊,就是行業基本面沒有太大的利空因素,估值又相對合理的。比如大金融的銀行、保險。
其次,符合消費升級邏輯的大消費股也會繼續被機構關注,但是前提也是估值要合理。此外,如像鋼鐵、煤炭的周期品,經過前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很多公司已經實現了產能的優化,現在庫存比較低,產能利潤率比較高,所以業績沒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具有階段性配置的價值。
也有機構人士看好真成長的一線科技龍頭。據Wind統計,6月20日,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達到91.40億份,較上個交易日增加3.01億份,首度突破90億份;易方達創業板ETF份額升至79.61億份,較上個交易日增加1.64億份,兩者份額均再度刷新歷史新高。此前,5月31日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首次突破80億份。創業板50ETF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表明資金對創業板中的龍頭股看好。
聚焦
“仙股”驚現 5元以下個股占近兩成
散戶莫貪“便宜” 對低價股依然要謹慎
2018年6月20日,A股中弘股份盤中創下0.99元的低位。這是繼今年2月份ST海潤以來的又一只個股低于面值,也是2004年以來首只非ST股成“仙”。截至目前,A股臨近破面值的個股還有ST銳電。另外,還有超過630家公司股價低于5元。有分析認為,股價變仙或者低價股擴容的因素很多,但主要還是上市公司本身吸引力下降。
“仙股”是港股對股價已經低于1港元,只能以分作為計價單位股票的稱謂。仙股在港股數量龐大,而A股也曾經出現過。2004年底,現已退市的*ST達曼成為了兩市首只“仙股”。今年2月1日*ST海潤股價報于0.97元。
低價股近期也驟然增多。截至昨日收盤,A股兩市股價低于2元的個股有24只,股價低于3元的有120只。股價在5元以下的共有645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8.27%。
目前,不少股民開始關注低價股,不過,市場人士認為要謹慎對待。“現在風格變化了,資金更注重基本面了,如果基本面不好,股價再低可能都沒有吸引力。如果持續一段時間低于面值,就有退市的風險。”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表示,隨著“炒退市”“炒殼”“炒小”等行為受到監管后,目前低價股批量出現更多源于市場風格的變化,抄底仍需謹慎。
國開證券分析師孫征也認為,市場底部漸近并不代表一定會漲,而在當前市場趨勢下,2016年以來的個股分化行情仍在延續,那些本來就業績不好、成交量不好的股票會繼續維持弱勢,仙股、超小市值公司或將逐漸增加。
券商
觀點
廣州萬隆認為,A股底部從來不會一蹴而就。在指數真正意義上探明底部前,左側抄底存在巨大的交易風險,所以投資者最好慎之又慎,切勿輕易補倉以免讓損失進一步擴大。真要抄底也要遵循短平快的原則,切勿過度戀戰。短期指數進一步大幅殺跌的可能性不大,反倒是技術面的超跌反彈可期待。
國開證券的研報認為,在金融周期下行的過程中,股票市場估值還將受到擠壓,市場會出現反復磨底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投資者未來具有打折買入好資產的機會,但前提是在磨底的過程中保存好實力。
(楊欣、張忠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