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不愿意工作,不愿意結婚,甚至不愿意生孩子。腦子里每天想的就是自己怎么快樂,怎么舒服,怎么輕松的發大財。
社會新聞上,經常能看見,學校沒學生了。偏遠地區的小學,一名學生支撐一整所學校,幾個鄉鎮湊在一起,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小學。
大口都被大城市虹吸走了,北上廣都是外來人口,擠的開車都要搖號了。但現如今,上海也出現了小學沒人的情況,是怎么回事,和00后有關嗎?
(資料圖片)
“這是你們想要的結果?”上海一小學僅22名新生,老師比學生多!
事情發生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三橋小學,2025年新學期的一年級只有22個新生,這22名新生被分配到了5個班級,由23名老師教育。
這事兒聽起來雖然有點不可思議,可它就真切的發生了,老師比學生都多。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太浪費教育資源了”,或者“這幫孩子可享福了,老師都能一對一了”。
但仔細想想,這事兒沒那么簡單,它背后藏著不少讓人頭疼的問題。而且我們要先肯定,這個鍋,不能讓00后來背。
00后最大的今年25歲,按照正常結婚的年齡,就算到年紀就結婚,孩子也不夠上小學,也就是說,從95后開始,孩子就少了。
那為什么,這種情況波及到上海了呢?這是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想看到的結果嗎?這一點,我們就要仔細分析了。
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擠人、從前學位能搶破頭。現在居然有小學招不滿學生,這信號可不一般。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或者說不敢多生孩子。養個孩子成本太高了,費錢又勞神,很多年輕人干脆選擇不結婚,或者只要一個孩子。
再加上三橋小學這個學區本身是個動遷地塊,本來住戶就搬走了不少,適齡兒童自然更少。所以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很多地方都可能要面對的現實。
有人可能覺得,一個班才幾個學生,那不是挺好的嗎?老師能關注到每個孩子。但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學生少,不代表學生成績就會好!
學習其實不是一對一就一定有好處,學生太少,學習氛圍就淡了,小朋友之間缺乏互動和競爭,老師講課也容易提不起勁兒,反而不利于成長。
而且這么低的利用率,對教學資源也是一種浪費。這問題不止發生在小學。今年小學招不滿,六年后就會影響到中學,再往后大學也會跟著受影響。
現在很多農村學校因為沒生源已經關停了,沒想到上海這樣的城市也開始出現這種情況。那怎么辦呢?
光靠鼓勵生育可能不夠,還得拿出更實在的政策,比如放開落戶限制、吸引更多人來上海工作生活,這樣才能讓城市保持活力。
所以你看,三橋小學這22個新生,不只是一個學校的困境,它更像是一個縮影,提醒我們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已經真真切切地發生了。
筆者寄語:
這樣的事情發生,不能責怪任何一個人群。也不是誰想看見的結果,是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必然結果。
底層人能選擇的方案本就不多,生不生孩子,是對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個決定。生了就皆大歡喜,不生也能飄然于世間。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有孩子的家長,第一時間給孩子規劃好未來的教育路線。從事教育也的老師們,也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