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青島、張家港等地棉花貿易企業反饋,上周以來港口保稅棉、清關棉詢價/成交減緩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山東、江浙、河南等地用棉客戶觀望情緒濃重,紛紛協商推遲簽約或延后提貨。
業內分析,一方面是儲備棉輪出即將開始,而且掛牌的主體資源以新疆棉、美棉、巴西棉、澳棉為主,棉花等級/品質指標、可紡性都不錯;另一方面上周ICE棉花期貨漲勢迅猛,主力12月合約突破85美分/磅、88美分/磅等整數關口,船貨、保稅棉報價應聲大漲,內外棉花價格順掛幅度持續收窄,外棉競爭力有所下降。
山東淄博某紡企表示,考慮到2023年儲備棉輪出資源中將有一部分進口棉,2018-2022年度輪入的棉花長度、斷裂比強度、馬值等指標較好,大多又經過重量出庫公證檢驗,根據中央儲備棉銷售底價計算公式推算出來的銷售底價也有較大吸引力,因此該公司暫緩采用1%關稅配額進口保稅美棉,全力參與儲備棉競拍;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公告,將于近期發放75萬噸滑準稅棉花進口配額(不限定貿易方式),部分用棉企業預測最快8月下旬前后就能下達,進口棉資源供應有望快速增長。
7月30-31日,青島港保稅美棉EM M 1-5/32(強力29GPT,2022/23年度新棉)凈重報價99-99.3美分/磅,折合1%關稅、滑準關稅下的直接進口成本約17210-17300元/噸、17350-17400元/噸;而山東、河南、江蘇等內地庫“雙29”新疆機采棉公重報價18100-18300元/噸,考慮到凈重、公重差異,美棉與新疆棉價差維持在1000-1100元/噸(1%關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