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
考古隊員在狂風呼嘯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探尋著歷史遺留的痕跡,當他們意外與一件埋藏在黃沙下的國寶相遇時,穿越時空親歷了有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的故事……7月31日,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上,舞劇《五星出東方》在烏魯木齊京劇院演出。
(資料圖)
《五星出東方》中燈舞舞段。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這部由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擔綱演出的舞劇,在返場環節用舞蹈致謝觀眾,選擇了劇中最熱鬧、最動感、最鮮活的《集市舞》,給了觀眾一顆驚艷的彩蛋。
《五星出東方》中的集市舞舞段。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太精彩了,看演員們返場我都想跳起來了。”觀眾艾法爾·哈孜激動地說,“編創演都讓人驚艷,沒想到一件文物能講出這么生動的故事。”
舞劇用持鉞、捧燈、集市、筑城、錦繡等多個舞段串起了《五星出東方》的故事——漢朝守邊將領奉駐守西域多年,與犯境的北人首領之子建特在精絕城里“劍拔弩張”,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緩和著二人的矛盾,眾人一起向往著大漢的繁盛。
觀眾普遍認為,這部舞劇歷史背景扎實、文化內涵深厚、創意設計新穎、舞蹈表演精湛,主題思想和情節細節能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燦爛、中華民族的團結。
《五星出東方》中的奉與春君。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今年2月底到3月中旬,由北京歌劇舞劇院和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共同演出的《五星出東方》曾在烏魯木齊市、和田市巡演。“上次演出我沒有看上,這次有幸沒有錯過。一場舞劇刷新了我對新玉歌舞團表演水準的認知,他們已經能夠駕馭這樣高難度的作品,了不起,為新疆的舞者們點贊。”觀眾趙雅琳說,從表演情緒、舞蹈技巧、敘事能力上,可以看出演員們下了狠功夫。
《五星出東方》中筑城舞段。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春君帶領精絕城女子跳的《燈舞》有龜茲樂舞的元素,反映著大漢富庶繁華的《錦繡》展現了漢代宮廷舞的特色,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民族民間舞的舞蹈精華在劇中被充分利用,賦予了舞蹈創新多變的語言。
“《集市舞》里還閃現著刀郎舞、鷹舞、街舞的身影,編創者的想象和才情盡情施展。”觀眾李錚錚說,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豐繁和燦爛通過舞劇的載體完美呈現。
《五星出東方》中《錦繡》舞段。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五星出東方》從一個特別的視角,說明了中華大地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觀眾張哲彥說,各民族因為交往交流而彼此吸引,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讓大家達到心靈的交融,讓這片土地上扎根、團結、奉獻的精神始終不息。
新疆藝術學院教授王泳舸說,這部將文物轉化為舞臺藝術的舞劇,有濃濃的煙火氣和親切的感染力,它拋卻了歷史題材劇的沉重感、重體量,用清晰明朗的舞蹈段落和悲喜交相的故事情節,實現了符合現代審美情趣和需求的表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