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正值棉花播種季節,伊州區田間地頭機器轟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播種景象,這也標志著今年伊州區24萬畝棉花播種工作在各鄉鎮、園區拉開大幕。4月6日,記者在大泉灣鄉黃蘆崗村棉田里看到,大型棉花播種機正在地里緩緩前行,鋪設地膜、滴灌帶、精量播種等“一氣呵成”,幾名工人緊跟播種機查看開溝、下種、鋪膜、覆土等情況。大泉灣鄉黃蘆崗村今年種植棉花在1.2萬畝,為了加快棉花播種進度,引導農民科學開展春耕生產,大泉灣鄉黃蘆崗村黨總支積極對接伊州區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在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并協調農資經銷商、農機具合作社保障農資、機械供應,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實現精細化、機械化播種。大泉灣鄉黃蘆崗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春勇告訴記者,這兩天氣候條件各方面都適合于棉花的主要播期的技術條件,所以一萬兩千多畝地的備耕情況基本都完成,土地平整都已做完,現在就等著陸陸續續地集中在這二十多天基本要完成全部的播種量,每天的播種就是4臺大型精準棉花播種機,每天的播量都在400到600畝地之間,預計在二十五天左右黃蘆崗村所有的一萬多畝地的棉花基本四月二十幾號基本完成。品種都是以伊州區農業農村局主推的審定的新陸中67號,66號,新陸中50號,還有部分就是有些農戶選擇的棉花企業的種子棉。
據了解,為有效保障村民棉花種植的收益和信心,大泉灣鄉黃蘆崗村黨總支積極對接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哈密中心支公司,引導村民購買棉花種植保險,規避種植風險。張春勇說,他們這段時間按照哈密市和伊州區得相關文件要求,積極地鼓勵農民對種植的棉花進行農業保險的購買,規避有些自然災害造成的這些風險,因為今年的棉花地播種量比較大,再加上種植成本比較高,自然災害只有買保險來規避,減少農戶的受災的損失。
當天下午記者在德外里鄉恰恰依村五組村民王舵的棉田看到,大型精量棉花播種機來回穿梭,一條條“地膜帶”整齊排列。王舵告訴記者,現在種植棉花全程機械化,不僅節約成本、降低勞動強度,還促進了棉花提質增效,“機械精量播種+干播濕出”棉花的出芽率都在90%以上。
為推進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村民在棉花種植生產向全程機械化轉變,今年德外里鄉協調8臺有大型精量棉花播種機,1.5萬畝棉花都采用機械化精量、膜下滴灌播種技術,并針對德外里鄉的土壤墑情、天氣情況、家庭勞動力等制定了棉花種植生產高質量發展保障方案。據哈密市德外里鄉村鎮規劃辦主任依地里斯·艾買提介紹,德外里鄉南戈壁開發區4月,5月進入大風天氣過程,這段時間農戶種的苗子和地膜容易受害,針對這種情況下,德外里鄉黨委及時通過入戶走訪,微信群等方式通知農戶天氣預報,組織干部為受災的農戶提供服務,并做大量的宣傳,全部農戶提前購買保險。據了解,伊州區今年計劃種植棉花24萬畝,大泉灣鄉、德外里鄉、二堡鎮、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都開啟了棉花播種大幕,基本上采用機械化播種,預計在5月中旬前將全部完成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