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國際能源署確認釋放1.2億桶石油儲備,國際油價應聲大跌,WTI原油跌破100美元/桶重要關口,最低點一度跌至95.73美元/桶。據悉,這是國際能源署47年歷史上最大的油儲釋放量。與此同時,美聯儲公布了3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暗示最早將從5月份開始以每月最高950億美元的幅度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進一步收緊整體信貸,同時還表示可能需要1次或者多次加息50個基點。
上述重要信息對大宗商品市場產生了利空影響,國內外期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其中鄭棉主力合約跌至21600元/噸附近。近期在市場多重因素影響下,鄭棉上漲乏力,下跌動能逐漸增加,特別是連續兩次觸及22000元/噸高點時轉而下跌的表現,說明這一高點位置壓制非常明顯,想要突破難度很大。
當下疫情對國內經濟的擾動也愈加明顯。3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官方制造業PMI指數)49.5%,較上個月回落0.7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從棉紡業來看形勢不容樂觀,高棉價和低紗價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目前每紡一噸棉紗就要虧損1000元/噸以上,虧損原因就是紗線價格向下傳導受阻,尤其是在市場非常不景氣的時候,下游企業無法接受、也無法承受紗線漲價。
短期看,外棉在需求利好、庫存較低的因素影響下,大幅走低的可能性小,而國內棉花在上游堅持挺價和外棉價格的支撐下,也難以在短期內出現大跌,上下游產業間的博弈還將持續。本輪疫情是國內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棉價未能如預期中的大跌,可見支撐還是有效的。
未來一段時期,棉價還將繼續維持區間運行,當然橫盤整理時間越久,突破整理區間的力度就越大,至于向上還是向下突破,就要看當時市場環境下的多空力量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