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隨著近2個交易日ICE期棉主力連續大漲,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等船貨、保稅棉報價快速跟漲,1%關稅、滑準稅下的外棉直接進口成本逐漸趕超內地庫新疆棉,棉紡織廠、貿易商詢價、簽約采購的積極性可謂一落千丈。
某國際棉商反映,3月18日以來(ICE期棉主力合約上破125美分/磅),不僅On-Call合同無法成交,買賣雙方協商延遲1-2周點價,且美金報價外棉資源大多被采購商暫時清理出“購物車”,港口保稅棉出貨寥寥可數甚至“有價無市”,貿易商情緒隨ICE期棉暴漲而不斷滑落。
從部分棉企報價看,3月27-28日中國各主港保稅巴西棉M 1-1/8凈重報價普遍上調至147-150美分/磅(3/4月船期巴西棉M 1-1/8報價更高達155-157美分/磅),1%關稅下的直接進口成本22800-23400元/噸;港口保稅美棉31-3/31-4 36/37凈重報價157-160美分/磅,1%關稅下的直接進口成本24500-25000元/噸。相比之下目前山東、江蘇、河南等內地庫“雙28”(或單29)新疆機采棉公重報價23000-23300元/噸,與巴西棉基本持平,但已大幅低于同等級同品質美棉。
江蘇某紡企表示,近一周多來,ICE期棉暴漲,自帶配額進口美棉、巴西棉、澳棉等已沒有任何優勢,再加上1%配額數量較少,因此短期詢價、補庫以國儲商品棉、高品質地產棉、低基差新疆棉為主,隨用隨買,按單采購,以降低被高原料、高成本、高庫存拖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