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歲的染料分析師劉秋培,是檢測染料質量的“老江湖”,染料的色光和重金屬含量是否能滿足要求,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排放是否能達到國家乃至國際標準......分毫之差、微量之別,都逃不過她工作17年練就的“火眼金睛”。
“零誤差、零失誤”的工作標準,是劉秋培與其實驗室同事們的堅持,正因為這份堅持,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實現了每年部門產品內外審中誤差為零。
劉秋培說,自己工作非常平凡,沒什么高大上的,她只是盡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平凡的工作中,正是靠著這份“堅持”,她一次次突破技術難關,用行動詮釋著匠心。還原靛藍溶液應用于染牛仔織物,在市場上占有率高,也是德司達的專利產品,其中含量測試是最重要的測試項目之一。“我們一直用的是干重法,但這個測試方法耗時比較長、步驟也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對產量會有一定的影響。”劉秋培回憶道,“我所在的實驗小組就承擔了這樣的一個責任——牽頭進行實驗,盡快找到破解辦法。”
實驗的過程幾經波折,劉秋培認識到問題后,開始組織成員查閱大量相關資料,親自請教了國內外的專家,經過一系列實驗的反復對比,最終找到了步驟少的還原液譜線法,加快了實驗室的工作效率。
枯燥的工作中,創新成果是劉秋培最大的價值感來源。工作這么多年來,劉秋培先后完成了助劑實驗室轉移、生產配方改進、工藝優化等公司重大項目,分析出困擾業內的當前工藝條件下陽離子液體染料分層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種具有較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法。
2020年,在南京市職工職業(行業)技能大賽化學檢驗工技能競賽,劉秋培在3個月的時間,無休無假,硬是“啃”出了一等獎、個人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那段時間,在實驗室里忙起來,劉秋培根本顧不上方便。為此,她每次工作都盡量少喝水,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她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生動的描述,那就是“守住千萬試劑,站定一雙小腿;不要多喝水,基本不張嘴”。
南京市技術能手、南京市五一創新能手、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一路走來,無數的獎杯上,刻滿了劉秋培無限的風光與榮耀。她手上留下的傷疤訴說著她的磨礪與成長,她的執著與堅守;微信里,孩子和先生“早些回家”的期盼,是她為人母、為人妻的遺憾。
提起榮譽,劉秋培總是說,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和耽誤工期、成本高相比,環評標準才是綠色發展的主流”。
作為“先鋒”,劉秋培她主動請戰,創新選擇出既環評標準高又節約成本且性能較為穩定的乳化劑替代方案,大大提升了公司產能效益。該創新成果獲當年公司合理化建議獎勵,在化工園組織的“安全生產月”征文比賽中獲得優秀獎,相關文章在百度文庫被多次下載引用。
站在擺滿大大小小透明試劑的實驗室里,劉秋培用纖細的雙手檢測指標,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環節都凝結著她的鉆研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劉秋培在繁忙的工作中,還用課余時間攻讀下了南京大學的碩士學位。
采訪中,劉秋培坦言,“其實我代表著所有一線崗上默默奉獻的員工們。”她認為,勞模精神更多地是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對職業的執著度。
現在劉秋培的工作強度沒有過去那么緊張,下了班還能和孩子聊聊天。她說,當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抽出時間,陪陪家人。除了家庭,劉秋培也說,其實在南京有著很多像她一樣的勞動者,正憋著一口氣、攢足一股勁,為實現中國夢、大國夢做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