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進一步加強,中國期貨市場高速前進,相關的服務類公司也成長迅速。作為國內期貨行業的主要軟件系統服務商,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華財經”)正以其軟件功能專業性、成熟性受到期貨機構、個人投資者的青睞。據中國證監會網站顯示,文華財經已正式遞交上市申請,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8月12日,文華財經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此次,文華財經計劃募集的新股數量不超過1334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預計融資6.52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不過,近期市場對于文華財經的爭議較多。那么,文華財經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筆者以客觀的角度去分析,看看這位期貨一哥是否名副其實?
期貨市場的行業“一哥”
據了解,文華財經于1999年推出INTERNET期貨行情信息系統,開始為期貨投資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通過互聯網提供專業期貨行情信息的公司。
2000年之后,文華財經在期貨軟件市場可謂是如魚得水,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所相繼簽署信息轉發授權協議,并且與中糧、北亞等期貨公司先后簽約。隨著文華財經軟件的使用率不斷上升,公司逐漸坐上行業“一哥”的地位。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文華財經已經與國內135家期貨公司展開了合作,占國內期貨公司總數的90.6%。與此同時,依靠多年來的深耕細作,文華財經通過不斷的軟件更新、優化,不僅培養了交易者的交易操作習慣,而且增強了公司與用戶間的黏性。
伴隨著用戶量持續增長,文華財經的業績也出現大幅增長。2018-2020年,文華財經營業收入分別為1.34億元、2.01億元和1.9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46億元、0.78億元和0.7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8%。對于2020年營業收入小幅回落,文華財經對外表示,2019年末為配合期貨公司落實監管政策調整了技術架構,相應調整了隨身行APP的收費模式,從而導致其2020年營業收入出現小幅下滑。
短期看熱度,長遠看價值。把時間拉長看,2012-2019年,文華財經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0.9%和42.8%,公司主營毛利率由2012年的56.51%提高至2020年的74.5%,并且在2019年一度達到79.69%,同期凈利率也由10.36%提升至39.45%。某投行人士表示,在期貨圈內,毛利率能始終持續增長,說明文華財經在業內具備極強的競爭力。
此外,近年來文華財經的現金流表現著實不凡。2012-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由1268.27萬元增長至10922.14萬元,均高于同期公司凈利潤水平,累計凈現比接近140%。過去三年,公司現金分紅分別為6000萬元、4000萬元和4000萬元,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59.13%、51%和52.79%,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可以抵御市場不確定性的風險。
軟件收費模式能否被接受?
業內人士指出,期貨行業和證券行業的屬性并不相同,期貨本質是商品貨物,同時也是資產配置工具。屬性的差異也就導致了發展道路的不同,相對而言,期貨的投資屬性并沒有股票強,因此在投資工具角度,期貨市場本身就是機構市場,投資者的單體資金規模遠比證券市場要大很多,但是投資者數量很難看齊證券市場。
事實上,相較于同行業的公司,受到資本青睞的文華財經,無論是在功能專業性還是軟件操作性的用戶體驗上的確用了一番心思。據招股書顯示,文華財經過去三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2%、15.4%和17.98%,處于較高水平。此外,文華財經的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相比也值得圈點,高于大智慧和東方財富,僅次于同花順。
文華財經創新性地提出了“云端量化投資”概念,可以為各類用戶提供功能強大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市場的深度基本面數據、可視化的量化交易和分析工具,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智能、更高效的證券市場量化策略研發需求。
除了科技創新、業態創新,文華財經在業務模式上的創新探索也值得關注。一方面,文華財經建立了科學的研發體系矩陣,形成了“用戶驅動研發、研發服務用戶”的良性循環,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另一方面,在行業內率先采用SaaS交付模式,降低了下游客戶的IT部署維護成本,實現了與下游客戶的合作共贏。
文華財經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移動端軟件直接向終端用戶收取軟件服務費的突破,在行業內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針對投資者用戶,文華財經推出“文華財經隨身行App”,全面推出云賬號服務體系,逐漸通過“免費注冊云賬號+付費購買軟件服務”的機制來實現用戶付費變現。
近年來,互聯網內容收費對于特定客戶群而言已“不足為奇”,此外,越來越多的人也變得愿意為內容“買單,內容收費已經形成新的風口。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收費性服務的確能購讓用戶在短時間內高效地獲得需求內容。通過對無關甚至垃圾信息的過濾,用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從而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從另個角度看,收費模式成為互聯網內容提供商主要盈利模式,也適應了互聯網公司自身的盈利發展需要。由此看來,交易軟件收費尤其是高端期貨服務軟件收費,正是“互聯網”收費業態在期貨市場的呈現。文華財經也對筆者表示,隨身行產品的市場定位,是面向具有消費意識高端客戶,提供收費的好軟件。
據證券日報報道數據,截止到2020年3月26日期貨市場總有效客戶數達到159萬。而文華財經招股書數據顯示,其2020年隨身行產品收費客戶數16.8萬。相較于期貨市場159萬的開戶人數,隨身行產品收費客戶滲透占比僅10.57%,尚處低位。隨著互聯網消費意識的衍化和發展,用戶付費購買優質軟件和服務的需求也會愈加旺盛,由此看來,文華財經隨身行業務的未來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首次IPO終止或因隱形門檻,波及利益面引發博弈
據相關人士透露,文華財經第一次IPO申請符合申報條件,終止審核為文華財經主動撤回審核材料,或與2018年IPO發審窗口形成“創業板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的窗口指導隱形門檻有關,當時文華財經凈利潤為4580.06萬元。此后,文華財經積極拓展B2C業務,2019、2020年分別實現凈利潤7,843.68萬元、7,577.47萬元。
近年來伴隨著監管日趨嚴格,2019年11月20日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發布的《關于落實穿透式監管相關要求的通知》,要求交易指令應直達期貨公司信息系統。據筆者了解,文華財經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云端條件單系統,并交付相關合作方使用。監管規定后,文華財經為配合與公司合作的期貨公司落實監管要求,對軟件和服務及時進行了調整,保證用戶交易指令直達期貨公司,符合穿透式監管的要求。不過,在技術改造的過程中,文華財經和期貨公司在技術費用分配問題上未達成一致,最終事件以文華財經讓步,未收取技術改造費用得以解決。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文華財經此前確實在技術上占有優勢,加上創設時間較早,市占率一直穩居高位不下。不過,期貨市場行業規模無法和證券行業相比,截止到2020年3月26日期貨市場總有效客戶數也只有159萬,當產業鏈上有企業試圖大舉擴張份額時,往往就會面臨激烈的利益博弈。
另外,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底,期貨市場客戶權益達到10243.52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過去一年來,期貨市場客戶權益暴增近4000億,可謂發展迅猛,未來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也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華財經的未來。葉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