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奧迪汽車官方微博發布了系列NFT藝術作品。該數字影像作品將采用NFT藝術盲盒的形式通過xNFT Protocol限量鑄造與發行,并將通過一對一尊享溝通,贈送至前100位新奧迪A8L 60 TFSIe車主。
據《華夏時報》記者初步統計,僅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有包括LV、漫威在內的近10家國際知名企業發布NFT產品。在東京奧運會開賽之前,國際奧委會也宣布Animoca Brands的子公司nWay獲得國際奧委會的官方授權發布NFT奧運徽章(Olympic NFT Pins),并在nWayPlay.com上發行和銷售。
“NFT的出現,使得數字作品具有了唯一性,即便可以復制它,但也不能代替原作品。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NFT使得數字作品有了明確的產權保護,因此出現NFT大火的行情。”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海峰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王海峰直言,NFT這類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或收藏品,并不是“規模化”的工業制品,沒有真實確實的市場公允價值。同時,NFT市場不規范,魚龍混雜,投機炒作風氣嚴重。目前NFT市場投機炒作盛行,等這輪泡沫破滅后,NFT才能迎來新的發展。
NFT火爆全球
CoinGecko數據顯示,截至目前,NFT市場的市場規模已超230億美元,占加密貨幣總市值比重超1%。而據The BLock數據顯示,僅8月第一周,NFT市場的總交易量已達到4.42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僅在7月份,基于以太坊的頭部NFT市場平臺OpenSea的交易量便達3.2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環比增長118%。而近期火熱的NFT收藏品Axie Infinity,在7月的交易量超過8.3億美元,銷量超過6億美元,較6月增長453%。
NFT火熱的行情吸引了眾多國際大牌參與其中。8月4日,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在其創始人誕辰200周年紀念日上線一款手機游戲《Louis:The Game》,并推出一個NFT抽獎活動。8月6日,奢侈品品牌Burberry宣布推出NFT虛擬玩偶及游戲配飾Blanko。同一天,美國漫畫公司漫威宣布計劃通過與數字收藏品平臺VeVe的合作,推出蜘蛛俠版本的NFT。
今年6月,可口可樂也宣布推出首個NFT系列,目前,該“紅色品牌”的NFT已經開始在OpenSea上拍賣并且籌集到217 ETH(約合54萬美元)。
而在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等大廠也都有所動作。8月1日,騰訊發布國內首個NFT交易軟件“幻核APP”,目前安卓版已正式上線,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7月12日,網易旗下游戲《永劫無間》IP授權發行的《NARAKAHERO》系列NFT盲盒正式上線,并于15分鐘內售罄。
此外,機構投資者也開始入局NFT市場,新加坡投資公司三箭資本(Three Arrows Capital)在7月份購買了數千ETH的Punks和Art Blocks收藏品。
北京計算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王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NFT是非勻質的通證,代表了數字資產更加具象到獨一無二的專屬特征,相比于各種幣的同質,差別化的NFT能夠獨立的表達不同的資產價值、權屬特征和數字化可轉讓存證。
在王娟看來,NFT的火爆是必然的,因為文化領域的數字化需要一個平臺,在數字社會的發展中,數字世界的孿生和數字人群的生態催生著個性化的數字權證。NFT對音樂、版權、藝術品的通證化表達,正在創造一場新的文藝復興。
“但NFT目前所表達的藝術品主要以個性化和稀缺性為特征。與DeFi直接金融市場化功能不同,NFT的安全性可能表達為真假地址、價值權屬變更和跨鏈的復制等。這是生態成熟到一定階段要面對的。”王娟如是說。
監管尚不完全
記者注意到,在NFT市場火爆的同時,已經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7月28日,NFT動畫系列StonerCats的出售由于過于火爆,造成網絡性能擁堵,導致用戶因交易失敗而損失了79萬美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NFT作品都被追捧,日本當代前衛藝術家村上隆的NFT作品拍賣便沒有成功。3月29日,村上隆在NFT交易平臺OpenSea上拍賣自己的108件加密藝術作品《村上隆•花朵系列》,但卻因為網上出價遠遠沒有達到其作品線下拍賣市場的應有價位而突然宣布推遲了拍賣。
對此,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龍小鳳向本報記者表示:“NFT藝術目前主要是靠網紅經濟在支撐,既然是網紅就會有過氣的風險。要僅憑人氣去維持一個市場是很難的,傳統藝術界作品的價值還是需要經過美術館、學術單位的背書,當我們回來看NFT界知名藝術家Beelp,多數人討論的是他的作品增值有多快,而不是有多少位藝術圈的資深人士出來討論他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定位。”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NFT市場,假冒、侵權等問題也時有發生。近期,一些以太坊用戶因鑄造假冒的CryptoPunks ——“COVIDPunks”失敗而損失了174.6ETH(價值約48.5萬美元)。據了解,仿品NFT只是在原版頭像上加了一個口罩而已。“口罩”系列與CryptoPunks一樣擁有1萬個隨機生成的低分辨率NFT化身,但價格卻要便宜很多。
在國內,日前,財經媒體《財新》雜志攝影記者的作品“搬礦機的夏日多拉”在業內走紅。7月15日,《財新》雜志在其發布《反侵權公告(第45號):關于攝影作品被惡意侵權的譴責》中表示,“該作品一經發布,被許多自媒體或個人大量地轉發并且未經財新傳媒授權,對該作品擅自進行改編,甚至有將上述作品或該作品的改編版上傳到OpenSea等代幣交易平臺進行NFT售賣。上述行為均已構成嚴重侵權,財新傳媒已對相關不法行為進行投訴或舉報。鑒于此特提示廣大用戶,財新傳媒目前未就該作品對任何機構或個人進行授權,請勿購買盜版作品。”
對此,王海峰認為,NFT的出現,確實改善了數字作品的產權問題。數字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數字而非實物的形式存在。不同于實物作品,數字作品可以做到毫無差異地復制,造成這類作品產權的缺失。
“但目前國家關于NFT沒有非常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文,未來NFT要想在全球范圍內流轉,其鑄造、發行、銷售、流轉的任何一個過程中,監管是必然的。”王海峰如是說。
針對NFT在數字版權方面的作用,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表示,NFT的應用與數字幣等有著明顯的區別,其具有不可分特點,如果“NFT+藝術品”滿足了最后的“沒有物理形態復制品存活”這一標準,則可以被評價為數字出版。NFT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與數字出版相結合,可能會是一種解決數字版權保護的路徑。但同時,NFT技術在數字版權保護的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肖颯建議,NFT參與者在做好對匿名參與者身份認證、作品信息確認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建立相對于官方數字作品交易領域的征信數據庫,并尋求與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比如相關著作權協會)、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的合作,核實相關信息、交流材料、交易信息,并將核查信息同步錄入上鏈,降低自身刑事風險。記者 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