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引導下,信托業轉型步伐加快。
記者注意到,上一周(6月21日—27日),集合信托成立市場回暖,成立規模大幅回升。數據顯示,共有308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增加33.91%;成立規模193.66億元,環比增加107.15%。
與此同時,發行市場也隨之升溫,產品發行規模為431.08億元,環比增加15.43%。其中,共有41家信托公司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68款,環比增加9.84%。
對于上周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的大幅反彈,業內人士指出,集合信托成立規模的回升一方面是因為此前一周基數較低,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前一周工作日縮短導致部分產品延后成立。
成立規模V型復蘇
事實上,此前幾周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就曾出現連續較大幅度的下滑。
其中,6月7日—13日共有283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14.5%;成立規模142.32億元,環比減少33.6%。
緊接著6月14日—20日,集合信托成立規模再度大幅下滑,共有230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18.73%;成立規模93.49億元,環比減少34.31%。
集合信托成立市場連續兩周的降溫,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成立規模可能會有波動,但在“兩壓一降”的大環境之下,信托公司目前的重點還是業務轉型,沒有能夠短時間擴大展業的業務模式。
步入上周,集合信托成立市場回暖,成立規模大幅回升;發行市場行情升溫,產品發行規模上行并突破400億元線。
投向方面,金融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78.25億元,環比增加162.75%;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67.99億元,環比增加100.40%;基礎產業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32.90億元,環比增加62.07%;工商企業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9.51億元,環比增加87.14%。
用益信托研究院指出,信托公司轉型投資類產品進程加速,從房地產、基礎產業類產品來看,股權投資、私募債、永續債、優先股等投資類產品逐漸占據一席之地。在監管層對投資類業務進行規范后,投資類信托規模和占比仍然持續增長。
產品收益率或下行
此外,從金融類產品來看,標品信托在發展迅速,成為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支撐。股票債券二級市場投資、股票打新、投資公募REITs等均是信托公司目前涉及到的領域。
具體表現在,標品信托產品的成立增長更為顯著。上一周,標品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為164款,環比增加54.72%,成立規模63.86億元,環比增加166.64%。發行方面,上一周,標品信托發行92款,環比增加13.58%;發行規模109.05億元,環比減少13.52%。
非標類產品成立數量144款,環比增加16.13%,成立規模129.79億元,環比增加86.64%。
“從標品信托的收益水平來看,整體處于年化5%-6%的波動區間,產品吸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誠信托戰略研究部在其發布的周報中指出。
究其原因,中誠信托指出,標品信托近期業務規模雖有所回暖,但鑒于2020年的高基數,2021年標品信托保持高速增長難度較大,增速放緩的跡象愈發明顯。“收益水平不高、市場波動較大、產品吸引力降低也將嚴重制約標品信托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大幅下挫,年化收益率為6.64%,環比減少0.45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84年,環比減少0.24年。
此前,早在2018年發行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可達到7.9%,收益優勢較為顯著。隨后在2019年一路進入下行通道,跌至6%的低位,此后便在6.8%左右浮動。
時間進入2021年,集合信托收益率有所回暖,從月度數據來看,1月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87%;2月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92%;3月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88%;4月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85%;5月這一數據與4月持平。
對于近期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的下挫,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指出,2019年以來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持續下行,2021年以來下行趨勢雖有所緩和,但整體依舊保持下行的態勢。
“影響信托產品收益的主要因素還在于監管。傳統非標項目收益相對較高,但合規要求多限制信托公司展業。加上央行逆周期調節,促進國內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下行的舉措,未來信托產品收益率走勢有較大可能進一步下行。”喻智曾表示。記者 劉佳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