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鳳祥股份發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稱,與2019年度8.3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相比,預計2020年度溢利將減少至約1.6至2億人民幣,減幅約76%至81%。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鳳祥股份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但公司前腳才跨入港股市場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打算“回歸”A股市場了。
1月29日,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祥股份”,09977.HK)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批準公司啟動A股上市的相關籌備工作。截止1月29日,鳳祥股份已向山東證監局提交A股上市輔導申請,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
如果此次成功回A,鳳祥股份將成為雞肉食品制造領域首家“A+H”上市公司。此前,公司剛剛于2020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鳳祥股份于2010年在山東成立,目前是我國最大的一體化白羽雞肉出口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推廣各種深加工雞肉制品,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深加工白羽雞雞肉制品,生產肉制品及雞苗等。公司出口的海外客戶分布在日本、馬來西亞、歐盟、韓國、蒙古及新加坡等市場。
營收增長VS凈利潤大幅下滑
1月31日,鳳祥股份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與2019年度8.3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相比,預計2020年度溢利將減少至約1.6至2億人民幣,減幅約76%至81%。
公司表示,2020年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為:1,由于雞苗價格大幅下滑,且公司主動大幅減少雞苗產銷量,雞苗業務溢利減少;2,雞肉價格大幅下降,公司生雞肉制品之平均售價降低,雞肉制品毛利減少;3,銷售、營銷、推廣及研發費用因公司增加對其新零售業務的資源投資而增加。
把時間拉長來看,鳳祥股份2020年業績波動顯得較為明顯。2019年及截止2020年6月30日,鳳祥股份的營收分別為39.26億元及19.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及13.2%;凈利潤為8.37億元及1.45億元,同比增長510%及下滑57%。上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鳳祥股份業績營收實現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已出現大幅下滑的跡象。
無獨有偶,鳳祥股份同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在同期也出現營收及凈利潤均下滑的跡象,例如:圣農發展及仙壇股份2020年中報顯示,期內分別實現營收增速-0.82%及-1.23%,凈利潤增速-21%及-34%。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在前兩年豬周期不正常的情況下,雞肉迎來了市場良機,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整個豬周期的正常化,雞肉產品迅速陷入了新一輪的低價困局。“不過,未來國家將會扶持一批特大型的養雞企業。”他補充道。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投資者網》表示,雞肉和豬肉屬于可以相互替代的動物蛋白產品,當豬肉價格受豬瘟影響導致供給萎縮后,對雞肉的價格也形成帶動和支撐,間接提高雞肉企業的業績,“但是,隨著豬瘟影響減弱,豬肉價格波動回歸傳統的豬周期,雞肉及雞肉調理品的價格可能一樣會受到抑制。”
《投資者網》致函公司董事會主席劉志光,問詢鳳祥股份將如何改善凈利潤下滑現狀,但并未收到對方回復。
資產負債率長期高于行業均值
《投資者網》梳理財報發現,除了公司業績近期出現波動較大,鳳祥股份的資產負債率長期高企也值得關注。
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55.7%。盡管相較2017-2019年期間的127.9%、104.2%及60.4%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期,圣農發展及仙壇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4.17%及18.3%)。
鳳祥股份資產負債率長期高企的原因是什么?公司的償債能力如何?就此,朱丹蓬認為,雞和豬一樣都有生長周期,會對資金占用程度較高,這注定了行業內企業整體負債率偏高,“屬于正常現象”。
不過,博大金融集團非執行主席、大中華區資深金融專家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則表示,“農業化生產企業的負債率偏高,這其實并不是特別理想的現象,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把回報率壓低。從投資角度來看,這樣企業的利息支出是筆不小的數目,這會對公司的營業額和凈利潤產生直接影響。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市場對生鮮食品的需求會出現若干改變,這是投資者需要留意的趨勢。此外,從冰鮮制品的運輸成本角度來看,也會加重。這些都會增加雞肉制品企業的財務負擔。”
沈萌向《投資者網》透露,負債率高的企業如果遇到周轉率低流動性差,容易造成“經營性休克”,“而農牧企業因為融資門檻高于一般制造業,資金鏈要更緊繃,也難以降低負債率,因此容不得任何風吹草動,如果出現任何雞瘟或禽流感等疫病,就可能很快導致企業陷入困境。”
除了資產負債率較高外,作為業內出口量及收入位居業內前列的鳳祥股份,近期其雞肉制品的出口業績也引發投外界的關注。
疫情之下出口銷售收入上漲乏力
根據沙利文報告,在內地白羽雞肉出口企業中,就出口收入計,公司于2018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8.6%(按 產生的出口收入計量);就2018年出口量計,市場份額為10.4%(按產生的出口量計量)。同期,在白羽雞肉出口商中,五大 參與者占2018年中國總出口收入的29.9%及2018年中國出口總量的28.7%。
換言之,2018年,公司在出口量及收入上均排名第一。不過,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公司的出口銷售表現如何?能否繼續保持我國出口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
公司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出口銷售收入為4.5億元,同比僅增長1%。不過,同花順數據顯示,同期的圣農發展出口銷售收入為2.2億元,同比減少21%;仙壇股份則逆襲拓展海外市場,但銷售額僅為22.3萬元,占其總收入的比例幾乎可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2020年在疫情之下,業內企業的出口業績大多呈現下滑現象。
對此,朱丹蓬表示,新冠疫情對2020年及未來的進出口影響都非常大,“整個雞肉制品行業基本上都是把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一個新的戰略,目前較多雞肉制品企業的主要銷售市場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公司雞苗業務的盈利大幅下降。截止2020年6月30日,雞苗的銷售毛利為人民幣1690萬元,同比下滑88%。
公司就此表示,主要由于公司主動提前淘汰老齡雞群,引進新父母代種雞苗,減少當期雞苗產量;另外,受疫情影響,每只雞苗銷售價格為2.9元,同比下降57.1%及公司主動減少對外雞苗銷售數量,增加自養數量。(思維財經出品)《投資者網》潘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