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東方白鸛 監控截圖 攝
中新網臺州12月20日電(見習記者 范宇斌)單腳穩當地站立在灘涂上,修長的脖頸“折”成“s”形,深深地埋進胸前茂密的白羽中,全然不被周邊的“小伙伴”打擾……近日,浙江玉環漩門灣濕地公園綠島保育區實時監控探頭捕捉到的這一幅畫面,有“鳥界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從東北地區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玉環越冬。這是玉環漩門灣濕地公園首次監測到東方白鸛的“身影”。
圖為:東方白鸛(右一) 陳嚴雪 攝
據悉,東方白鸛是大型涉禽,身長可達1米多,展翅寬度超3米,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東方白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已被列入國際瀕危保護動物名錄,全球僅存不足3000只。
圖為:浙江玉環漩門灣濕地公園棲息的南遷候鳥 陳嚴雪 攝
“那天下午,我從監控中看到2只體態優美的白色水鳥,長嘴長腿體態修長,個頭比一般的鷺大很多,感覺平時都沒見過。”玉環漩門灣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科普宣教科副科長陳嚴雪打開當日的監控視頻說道,經過仔細確認就是東方白鸛。
從監控視頻上看,兩只東方白鸛各站一側,全身羽毛主要為純白色,翅膀兩側有黑色斑塊,前頸下部有厚厚的長羽,嘴巴呈黑色,往尖端逐漸變細,眼部裸區和腳為紅色。它們時而輕啄身體,時而單腳站立休息。
資料顯示,東方白鸛曾是東南亞地區的常見鳥類,但在1868至1995年間,因非法狩獵、農藥和化學毒物污染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目前該鳥類夏季棲息于中國東北地區為主,冬季跨越2000多公里到東南沿海一帶的濕地越冬,來年春天再飛回北方。
據了解,此次東方白鸛“做客”玉環并非偶然。玉環漩門灣濕地公園內植被綠化高、水域中水草豐茂、食物資源豐富,是遷徙候鳥青睞的中轉站及補給站之一,每年10月底到次年4月都會有數萬只遷徙候鳥飛抵。
今年,漩門灣濕地公園核心保護區已經觀測到的鳥類就達到167種,比去年增加了20%。“主要還是因為濕地公園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吸引不少遷徙候鳥前來臨時歇腳,現在除了東方白鸛,還有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和易危鳥類卷羽鵜鶘‘借住’在這。”陳嚴雪說。
標簽: 東方白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