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溫室里添加了土壤環境監測的新設備和系統,正在對熱帶果園種植區進行試用,目前效果很好,今年打算擴大使用面積。”6日,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智能溫室內充滿著香蕉、木瓜的淡香,隨著管理員于暢點下手機按鍵,屋頂的天窗開始調整折射方向,同時,變化的環境溫度、濕度、光照、氣體含量在手機上一一呈現……一系列的物聯網設施,讓管理溫室的農民能夠更加了解這些來北方扎根的熱帶植物,從而更好地“照顧”它們。
“之前溫室里用的是環境監測設施,反饋出的數據不夠全面,新增的土壤環境監測設施能更精準表達植物的‘感受’,比如現在香蕉土壤的pH值在6.3左右,是適合的區間。如果數據不在健康區間內,我們可以實時遠程調整設施,為植物一年四季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于暢說,病蟲害的發生,往往與濕度、溫度、酸堿度有關,物聯網設備有助于及早預判病蟲害發生。
穿梭在溫室的熱帶樹林間,半空中吊著自動噴頭、地下鋪施肥管網、數據電子屏幕……到處透著科技氣息。“這個才是溫室實現物聯網的核心‘中樞’。”于暢指著攝像頭下方懸掛著的一個小鐵盒告訴記者,這個攝像頭可以24小時全方位監控室內情況,而小鐵盒里則是傳感器,它就像偵察兵一樣,每隔5分鐘采集一次數據并傳輸到物聯網平臺系統中。
說話間,屏幕上的濕度顯示由綠色變為紅色:58%,于暢立刻進行操作,點擊屏幕上的“打開風口”,只見監控視頻上的風扇立刻開始緩慢啟動。十分鐘后,濕度顯示的紅色數字很快恢復成綠色:70%。濕度調整后,她又展示了水肥一體化的妙處:按下開關后,黑色水管鼓了起來,出水孔一對一滴灌作物的根部。
目前,陳家店村種植了1100余株木瓜、48株香蕉、50株火龍果。通過智能監測設施和玻璃溫室的特殊設計,利用淺層地熱輔助太陽能蓄熱保溫,實現室外天氣變化的實時調整,使溫室溫度常年控制在22℃至28℃,還引進了含有30多種營養物質的特殊土壤,讓南方植物在北方也有了原產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