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位于人體高危部位的惡性腫瘤,我們自主研發的‘納秒刀’數分鐘即可精準‘干掉’它,不損傷周圍組織。”10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納秒刀精準消融肝癌抗復發轉移的項目負責人、浙江大學陳新華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據了解,這項成果在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由我國一線科研工作者開展醫工信產學研協同攻關,解決國外高功率脈沖技術的“卡脖子”難題,有力推進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制造水平,應用于大國重器,并為民生帶來福祉。
在展會上,業內專家一致認為,“相比國外微秒脈沖電場的不可逆電穿孔腫瘤消融設備,睿笛生物研發的納秒脈沖腫瘤消融系統更加精準、高能及銳利,是下一代電場消融治療方式”。
陳新華表示:“我們團隊不斷攻關原創的初心,旨在打破進口昂貴設備的壟斷地位,降低消融手術設備價格,為無法用其他手段治療的肝癌患者提供微創治療手段,同時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希望這樣的科研成果能夠惠及更多百姓,助力健康中國。” 據介紹,目前陳新華團隊正將這項重大科研成果公益推廣到我國醫療水平落后和資源匱乏地區,如浙大一院超聲科主任蔣天安教授深入中部和西部地區,手把手幫扶納秒刀臨床工作;新疆醫科大學吐爾干艾力主任為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免費篩查隨訪,實施推動超聲介入基層培訓工程、民族團結工程、凝聚人心工程,為鄉村振興和科技扶貧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