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最根本就是培育創造性
“五育并舉”是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美育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進學校美育工作?
日前,花城尚美,“育”見未來——廣州市中小學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廣州市執信中學舉行。美育專家匯聚一堂,共同為廣州市中小學校美育工作的推進和提升出謀劃策。
構建美育新格局
近年來,廣州以 “三動十二策”模式構建中小學校美育新格局。“三動”即政府驅動、部門推動、校社聯動,“十二策”分別是制度先行、校際交流、城鄉統籌、融入灣區,規范教學、師資建設、高水平團隊建設、品牌建設、展示平臺,專家隊伍、場館資源、經費保障。通過美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學生心靈情操、激發學生創新活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之美、懂得分享生活之美、樂于欣賞生活之美的能力,為學生的健康生活種下美的種子。
下一步,廣州市教育局將科學設置學校美育課程、構建特色美育課程體系、推動師資隊伍增量提質、發揮教學教研重要作用,加強督導,確保美育工作落實落細。
各方代表齊話“美育”
包括專家、校長、教研員、美育老師等不同身份代表在現場進行了一場“與美對話”,大家圍繞“美育的時代屬性和實踐路徑”這一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話題包括如何提升教師的美育意識與審美素養,如何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美育課程,如何普及美育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林若熹指出,美的重要性與人性有關。“美育之難就在于此。人性包含善惡,我們進行美育教育,就是要引導人性向善前進。美育最根本的就是培育創造性。”
廣州市執信中學校長何勇提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育對人健康而全面的成長不可或缺。“德智體美勞難分輕重,美育有獨特認識世界的功能。我們從課程開始,初一到高二,都有藝術必修課和選修課,高三是選修課。課程側重體驗和特長發展。藝術團以點帶面,對全校帶動作用很大。”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員陳錦瑩說,美育是心靈之樹的樹干,滲透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對各個學段提出了具體要求。 “廣州未來將加快課程打造,在理念指引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并弘揚中華民族美育文化。未來將結合所有社會資源,包括大師進校園、文化名家進校園等特色化打造,構建出具有高度、廣度的美育課程體系。”
廣州市鐵一中學藝術科組長梁楊說,作為基層教師,在教學中也總能看到一些問題。“教師要站在育人高度,為學生成長成才賦能,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提高自身審美素養,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美、交流美、傳播美。每個老師應該認真琢磨,讓課堂洋溢著真善美。”(全媒體記者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