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1月醫渡云成功登陸港股后,又一家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沖刺IPO。
6月15日,零氪科技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沖刺納斯達克,計劃籌資1億美元,代碼“LDOC”。摩根士丹利、美銀證券和中金公司擔任本次IPO的承銷商。
對于國內醫療大數據賽道而言,市場規模雖在增長,但行業仍處早期。今年1月15日,處在同一賽道的醫渡云成功登陸港股后,市值卻接連遭遇縮水。零氪科技近年來業績也不甚理想,凈利潤兩年累計超過8億元。那么,在二級市場征戰受挫的大背景下,零氪科技為何選擇此時沖刺IPO?勝算幾何?為此,《華夏時報》記者聯系零氪科技方面,對方表示敏感期不宜接受采訪。
近兩年上交所(科創板)、港交所(主板)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放開,涌現了該類企業的上市潮。中締資本合伙人劉瑤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制度放開,近年來赴美上市企業亦可選擇SPAC IPO方式。也就是說企業在開展業務前可以進行IPO。而后企業可利用IPO籌集的資金對其他公司進行收購或并購。這是美股市場獨具魅力的重要原因。”
醫療大數據賽道下的零氪科技
天眼查顯示,零氪科技是一家數據驅動、AI賦能的醫療科技公司,2014年成立于北京。專為醫藥、醫療產業各方提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整體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共拿到過6輪融資,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今年3月4日,零氪科技宣布獲得阿里健康戰略投資。
零氪的其他投資人還包括長嶺資本、恩頤投資、寬帶資本、匯橋資本、中金資本、淡馬錫、“國家隊投資人”中投等知名創投機構。其中,淡馬錫持有零氪科技11.7%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NEA恩頤投資、寬帶資本、阿里健康和MBK Partners分別持有10.2%、9.2%、8.4%和6.3%的股份。
零氪科技頻繁受到資本追捧,源于其國內醫療大數據和醫療AI領域的獨角獸地位。作為國內較早布局醫療大數據的企業之一,零氪科技為醫藥、醫療產業各方提供大數據和AI整體解決方案,特別是在腫瘤和罕見病為代表的重大疾病領域。其主營業務包括藥品真實世界研究、患者健康管理業務、患者招募業務等。
近幾年,中國醫療大數據市場發展迅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大數據市場規模已從 2015 年的 10 億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41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 43.9%,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2154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43.3%。
零氪科技的6年成長歷程幾乎可以反映醫療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其以數據為核心構建LinkCare(危疾患者數字持續護理平臺)、LinkData(AI 支持的縱向醫療數據管理系統)、LinkSolutions(數據驅動的精確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平臺)三大業務模塊。整個業務體系貫穿數據采集到數據應用、B端賦能到C端服務。
從市場需求角度看,該賽道的發展潛力巨大。而其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從側面反映出供求關系。根據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信息化投資總額達1456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醫療信息化投資總額將增加至3567億元,2014-2019年復合增長率達19.6%。
雖然資本市場對醫療大數據公司關注度逐年提高,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認為,“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目前行業現狀來看仍存不少痛點。該領域產業化仍處在發展初期,面臨技術難題多、數據來源復雜、臨床對輔助診斷標準高、尚存在一定的合規性爭議等。”
但回看現今賽道的發展,仍處初期階段。據安永公布的數據,2019年醫療大數據企業排名第一的醫渡科技,市占率僅為5%?;剡^頭來看,這也意味著現階段為較好的入場時機。零氪科技這些醫療大數據公司因此迎來一些發展機會。
兩年凈虧損逾8億元,大數據公司也靠賣藥賺錢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零氪科技的營收分別為4.99億元、9.42億元,運營虧損分別為4.08億元、2.5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其營收為2.23億元,運營虧損9021.6萬元,凈虧損為1.38億元。這意味著公司目前仍未賺錢,且虧損仍在持續擴大。
零氪科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藥品和保健產品的銷售。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零氪科技來自產品的收入分別為3.74億元、8.05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49%、84.46%。
按業務分部計算,零氪科技2019年度來自于數字化重疾患者健康管理平臺(LinkCare)、精準生命科學解決方案(LinkSolutions)的收入分別為3.84億元、1.15億元,2020年度分別為8.22億元、1.20億元。
支出方面,零氪科技的研發投入在下降。根據招股書,該公司研發費用從2019年的1.81億元減少51.9%至2020年的8692.4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019年的36.2%驟降至2020年的9.2%。相比之下,零氪科技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開支在2020年更高。數據顯示,2020年,其銷售和營銷費用為1.2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13.2%;一般及行政開支為1.2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13.3%。
2021年第一季度,零氪科技的研發費用占比為10.4%,較2020年同期的14.5%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則飆升至54.6%,一般及行政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也達到了62.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財報數據,藥品和保健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占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總收入的75%、85.5%、80.2%。個體患者客戶是零氪科技最大的收入貢獻者,他們對于藥品、保健產品的需求也撐起了零氪科技的營收。但患者的用藥需求暗含波動性,比如藥物的供應、定價、保險覆蓋相關度發生變化都會產生影響。此外,從增速上已經不難看出(75%、85.5%、80.2%),該項業務的增長空間變得有限。
在此背景下,連年虧損的零氪科技,依靠新壺裝老酒的盈利模式,如何長期抓住資本的眼球,這次上市能否成功顯得尤為重要。據劉瑤透露:“近年來赴美上市的公司中,超過半數選擇通過SPAC方式上市。選擇SPAC方式提早上市,可以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品牌背書,和獲取更便宜的研發資本,這種模式未來將更多地改變醫療企業的融資方式。”記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