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許多人會出現,突然站起來,頭暈的情況,這就是起立太快,頭部供血短時間沒有跟上的原因。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生活中應盡量避免猛然起身,以免發生危險。但有些人的病情會比較嚴重,只要蹲下來,再站起來就會頭暈。稍微休息一下還是能緩過來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其實這種頭暈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
蹲起就頭暈,可能是這3種疾病在“作祟”
一、因血壓過高而暈眩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這與老年人血管老化、飲食習慣不佳有關。血壓高者的動脈血管,常伴有循環不暢現象。高血壓病人站在他們的身后,血管循環受阻,血供緩慢,加上重力的作用,會使頭暈持續時間長而嚴重。這一現象極易引起危險,特別是老年人,更易引起摔倒。其他病人服下降壓藥后,血壓值會開始恢復到正常水平,但由于身體已經適應了高血壓,腦血管反而沒有做出反應,也就出現了頭暈。
另外站后高血壓病人的動脈血流波動大,血液容易對大腦產生沖擊,還會引發頭暈現象,同樣有可能引發危險。
血壓高的人經常頭暈,會影響大腦思考的過程,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高血壓病人應注意時刻控制血壓值。
二、頸椎病引起的眩暈
頸動脈疾病也能引起這種癥狀,為什么頸椎病能引起眩暈呢,是因為頸動脈的維持同樣需要腦血供。如果出現頸椎病變,造成錯位和異常,就很容易壓迫頸椎椎動脈,阻斷頸動脈的血液通路,使血液在站著的時候流向大腦,造成大腦缺氧,產生眩暈,持續一段時間,也很容易引發危險。另外頸椎部位的損傷還會引起神經的興奮,引起血管壁的痙攣,這樣也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從而產生眩暈。
此外,如果頸椎動脈叢受到刺激,還會引起動脈管壁痙攣。抽搐的過程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進而導致頭部暈眩。一般而言,久坐不動或臥姿不正,都會引起頸椎變形甚至退化,慢慢走出動脈供血不足,頭暈頭痛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
三、動脈硬化,血液粘稠度升高
脈搏硬化會使血管彈性下降,身體改變了原來的狀態,由于血管彈性降低,會使血液通過受阻,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頭暈。
血粘稠度高通常是血脂過高所致,因動脈硬化血管壁脂質斑塊脫落,還會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引發血液循環不暢,使人站著后頭暈。不需站立就會有嚴重的頭暈現象。
這些血管疾病都是由于血液中脂肪含量過高而引起的,人體內的血脂過高,我們的血液會變得更粘,血液流動速度減慢,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腦部活動遲緩,還會伴隨有頭暈癥狀。
若此時下蹲起立,則會擠壓到血管,高血脂患者下蹲時很容易壓迫血管,造成血管阻塞,即血液不能正常循環,也就是腦供血不足。不需要站起來,蹲下來就會感到暈眩。
每天的生活中,要盡量避免突然蹲伏和起立,以免發生危險。也要多監測自己的血壓狀況,如果有異常,及時處理。
那怎樣緩解后背蹲起的眩暈現象呢?
一般而言,頭暈多見于老年人,如果起立時頭暈嚴重,應盡快平躺,保證腦供血,避免此時因頭暈而跌倒。等待恢復后,在不同體位下測量血壓和脈搏,找出自己合適的體位,防止以后再次暈厥。
另一種是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老年人,應行動緩慢,多注意下蹲和站立,做一些準備動作,四肢稍作幾次活動,可促進靜脈血液回流,避免頭暈現象。
平常如果你經常頭暈,如果站起來后頭暈比較嚴重,這三種情況都要考慮到,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當然,引起頭暈的原因還有很多,所以我們自己要多注意身體反應,不可情不自禁地當真,嚴重者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