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休息是一個要特別注意的時間點,因為它是最佳的養生時機。一般而言,飯后出現一些不適,大家往往會認為與腸胃疾病有關,其實并不一定。
以下3個征兆,是飲食后肝臟不良的信號
癥狀一:飯后惡心,腹脹
很多人吃飯的時候總覺得胃口不好,吃的不香,以為是胃不舒服,經常吃胃藥來緩解。
可以經常吃很多藥卻不見好,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厭食油膩,飯后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
原因在于,肝臟是分泌膽汁的器官,膽汁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分解,并能吸收脂溶性維生素。
若肝臟出現問題,肝細胞受損,其分泌膽汁的功能便會大大降低,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所以飯后惡心,腹脹也就不難理解了。
征兆2、飯后打嗝
多數情況下,打嗝是膈肌不自主的間歇性收縮,使空氣突然被吸入氣道時發出短暫的聲音。
因此偶爾打個嗝,無傷大雅,一般緩一會兒就好了。但是,如果打嗝嚴重,而且持續的打嗝時間較長,應盡快到正規醫院檢查。
由于腫塊增大加重,會刺激膈膜導致膈膜痙攣。在臨床上也發現,食道癌、賁門癌、胃癌的病人也會出現持續的打嗝癥狀。
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各器官功能下降,更要警惕肝腫瘤的發生。
征兆3、經常飯后放屁
也就是說,人體內有排泄物需要排泄,排泄體內的排泄物可以幫助我們身體健康,但經常出現飯后放屁現象,說明人體內脹氣較多。
此外,肝病早期常會出現“排泄”現象,直至肝病末期,造成腹腔積水。
因為肝功能下降,氣體很難被正常代謝,此時身體就會情不自禁的排出,出現屁多的情況。
如果經常無緣無故地反復出現腹脹、放屁(排出)等癥狀,很可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前兆。
此外,肝臟不佳,也會有以下表現:
面色蒼白,眼睛發黃,皮膚瘙癢,皮膚變黃;
四肢乏力易疲勞,懶惰現象日益嚴重;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怒,情緒易激動;
頭昏耳鳴,持續微熱,或發惡寒;
嚴重黑眼圈,面色暗,無光澤;
小便呈黃色,變得像啤酒色;
皮膚上有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