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重磅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這份文件規格和內容超出預期,使氫能產業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節奏。
在此之前,雖然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究已經進行數十年,但整個行業還是欠缺一份統籌全局的政策規劃,使從業人士始終不敢放開手腳大干。氫能產業首個頂層設計的出現,標志著整個產業終于走上了康莊大道,這讓眾多押寶氫能源的企業松了一口氣。
在這一大背景下,2022年4月22日, 2022前瞻經濟學人趨勢研討會第五期以“雙碳目標下,中國氫能核心增長極的趨勢與機遇”為主題,在線上圓滿舉行。
本期氫能產業趨勢研討會圍繞中國氫能產業市場發展現狀與全球氫能發展情況、氫能相關技術發展方向、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場景等氫能產業熱點議題,邀請政、產、研、學界人士共同研討。
在會上,前瞻碳中和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強就當前氫能產業的問題,以及未來投資機會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剖析與分享。
總體而言,目前我國氫能產業處于有潛在需求,但是發展存在瓶頸的狀況。
相較于碳達峰更早的美國和歐盟,中國2060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可謂時間緊、任務重,相較于美國和歐盟,中國需在更短的時間里完成多倍的減排任務,可謂時間緊、任務重。
然而,徐文強院長認為,當前絕大多數氫能應用場景都比現有化石能源技術昂貴,高成本是制約氫能大規模發展的關鍵。同時,相較于現有能源,氫能依然缺乏差異化、無法替代的應用場景推動產業前進。
本次《規劃》的發布規劃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對于行業發展來說是個積極信號。但是徐文強院長指出,盡管文件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細化的目標,定位卻仍然不夠精準,相較于國外的政策也比較保守。
在研討會上,徐文強院長著重介紹了氫能產業鏈各環節擁有發展潛力的關鍵技術研究,以及如果想要參與其中,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
就目前而言,我國氫能產業面臨高成本、應用場景不清晰等問題,根本上說還是技術水平不高,這點在《規劃》中也有所提及。不過,規劃中并未作出明確的資金支持計劃,政府需要在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上給予更多的支持。
在值得支持的技術方面,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是氫能制備的終極方案,但目前4種技術路線中,最有潛力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因為原材料問題,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在材料方面取得技術突破,未來將極有潛力。
在氫能儲運環節,除了現有的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徐文強院長認為,固態儲氫、液氨儲氫、液態有機儲氫等都是有發展潛力。
其中,液氨儲氫是值得關注的技術路線。
使用液氨作為氫能的載體進行利用,克服了液氫需要在極低溫下制備和運輸的難題,運輸難度相對更低。且液態氨含氫量高,是最佳的氫載體之一。與此同時,液氨本身是成熟的化工材料,產業鏈成熟度較高。
徐文強院長認為,氫能的應用應該從交通領域切入,尤其是在航空領域,空中難以實現充電,使用電池的話,重量是航空也無法接受的,氫能有著較大優勢。此外,建筑用氫和工業用氫均有值得關注的技術。
最后,徐文強院長就參與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了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氫能產業目前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境況比較尷尬,國外機構追蹤的頭部10只燃料電池股票中,6只股票的五年回報率為負;國內股市氫能源指數呈現波動下滑,150只股票中,有16%被高估,38%存在投機性泡沫,風險較大。
在后續的問答環節,針對到場嘉賓和線上嘉賓關于“如何判斷固態儲能技術前景”以及“氫氣循環泵產業狀況”等行業問題,徐文強院長都一一作了精彩解答。
本次研討會除了徐文強院長的專業分享以外,前瞻碳中和戰略研究院也發布了《氫能產業戰略解讀及關鍵技術發展機遇》重磅報告,集合研究員對近10年氫能產業發展數據挖掘的成果,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有需要的用戶可以直接在前瞻經濟學人app內檢索獲取,4.22-29限時特惠,僅此一次!全國最深度氫能報告。咨詢請添加前瞻懂行帝(qianzhanseo)或者前瞻小寶(qianzhanap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