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爾蘭高威大學(NUI Galway)研究人員首次表明,與具有強壯爪子的大型蝎子相比,具有較小鉗子的小型蝎子種類具有更強的毒性。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36種蝎子來檢驗結果,表明較大蝎子的毒液不那么強,并且沒那么令人刺痛。
研究顯示,在分析中,最小的蝎子,如巴西黃蝎子,比研究的最大物種(如巖蝎子)的毒性效力高出100倍以上。毒性的效力模式不僅與體型有關,還與鉗子大小有關。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蝎子使用毒刺和鉗子來捕捉獵物和防御,但這些武器之間存在進化權衡。如果用于制造更大鉗子的資源更多,那就意味著可用于增強毒性的資源就更少。這就導致物理尺寸較大的蝎子對毒液的依賴程度較低,而較小的物種則進化出更強的毒液。
在研究最有效、最危險的蝎毒時,團隊發現它們往往與相對較小的蝎子物種有關。相比之下,巖蝎等體型大的物種的毒液可能只會引起輕微的疼痛。
題為Scorpion Species with Smaller Body Sizes and Narrower Chelae Have the Highest Venom Potency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毒素》(Toxins)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mdpi.com/2072-6651/14/3/21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