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謎團一直困擾科學家多年,為什么不同的動物會有如此不同的壽命?人類可以活到80歲左右,但長頸鹿往往在24歲時死亡,而裸鼴鼠則在25歲時死亡,這表明除了體型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為了解開謎團,威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比較了16個物種的基因組,包括人類、老鼠、獅子、長頸鹿和老虎。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遺傳變化速度較慢的動物(稱為體細胞突變),其壽命更長。
體細胞突變是自然發生在動物一生中的所有細胞中,人類平均每年獲得約20-50個突變。雖然大多數體細胞突變是無害的,但有些突變會損害細胞功能,甚至使細胞走上癌癥之路。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16種不同壽命和體型的哺乳動物的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包括貓、牛、狗、雪貂、長頸鹿、馬、人、獅子、老鼠等。
研究分析表明,體細胞突變是由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的相似機制引起的。突變還隨時間線性累積,突變率較高的物種壽命較短。例如,身高達到18英尺高的長頸鹿被發現有大約99次/年的突變率和大約24歲的壽命。另外,只有5英寸的裸鼴鼠具有非常相似的突變率,為93次/年,因此有相似的壽命約為25歲。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將有助于解開究竟是什么導致衰老的謎團。
題為Somatic mutation rates scale with lifespan across mammals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618-z
標簽: 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