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到太陽能電池,再到尖端的癌癥治療,量子點開始在許多領域展現其獨特的潛力。然而,要大規模制造它們,會引發一些環境問題。
近日,日本科學家利用回收稻殼創造了世界上首臺硅量子點LED燈,其以一種低成本、環保的方式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最先進的發光二極管。
研究作者Ken-ichi Saitow解釋說:“由于典型的量子點通常涉及有毒物質,例如鎘、鉛或其他重金屬,因此在使用納米材料時經常會考慮環境問題。而我們提出的量子點工藝和制造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這些擔憂。”
在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碾磨、熱處理和化學蝕刻相結合的方法來處理稻殼二氧化硅:首先,他們碾磨稻殼,并通過燃燒碾磨的稻殼中的有機化合物來提取二氧化硅粉末;第二,他們將所得的二氧化硅粉末加熱,通過還原反應獲得硅粉;第三,經過化學蝕刻進一步得到3納米的純化硅粉;第四,對其表面進行化學功能化處理,用3納米的納米晶顆粒制備了發光在橙紅色范圍內的硅量子點,發光效率超過20%。
最后,科學家再將些硅量子點與其他材料層結合,包括用作陽極的銦錫氧化物玻璃基板和用作陰極的鋁膜,以形成 LED。
研究表示,他們計劃下一步在硅量子點和LED中實現更高的發光效率。此外,他們還將探索生產除了橙紅色以外的硅量子點LED的可能性。
該研究論文題為“Orange–Red Si Quantum Dot LEDs from Recycled Rice Husks”,已發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suschemeng.1c04985
從學術到產業,更多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全球及中國量子點LED照明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LED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