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LiveScience報道,芬蘭的物理學家創造了一個南瓜形的原子核,它會在一種罕見的放射性衰變中拋出質子。
據報道,在稱為質子發射器的一組放射性元素中,镥149的原子核具有最短的半衰期,研究表示,它在450納秒內失去了一半的放射性(衰變為其他元素)。
镥(Lutetium)是一種稀土元素,以其自然存在的形式出現,是一種銀色金屬,其原子核中有71個質子和71個中子。它通常與地殼中的金屬元素鐿一起出現。
在1980年代,科學家們觀察到镥的同位素——一種原子的變體,在原子核中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被稱為镥-151,它在處于基態時會衰變并從原子核中釋放出一個質子。基態是原子電子可以具有的最低能量水平和最穩定的配置。質子發射很少見,镥151是第一個觀察到在穩定基態衰變時發射質子的同位素。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镥同位素镥-149,其原子核中有71個質子和78個中子。他們發現,镥149甚至比镥151更奇怪。一方面,它的核心不是一個整齊的球體,而是一個長方形的壓扁球體,看起來有點像南瓜,這被稱為扁圓畸變。镥149是有史以來測量到的最畸變的原子核。
題為Nanosecond-Scale Proton Emission from Strongly Oblate-Deformed 149Lu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112501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