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困擾著許多成年人。為了找到治療斑禿(一種導致脫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科學家們重新利用一種常見的關節炎藥物,發現了新的進展。令人驚喜的是,一部分試驗參與者能夠在常規劑量的藥物治療后重新長出頭發,為獲得批準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希望。
斑禿是免疫系統攻擊毛囊的結果,它會導致頭皮特定區域或眉毛和睫毛出現斑片狀脫發。事實上,美國每年約有200000例新病例出現,主要影響40歲以下的人。目前尚無FDA批準的治療方法來應對該疾病。
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一種名為巴瑞替尼(baricitinib)的普通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試圖了解其作為該疾病解決方案的潛力如何。最新試驗針對約1200名患有嚴重脫發癥的人,他們至少失去了一半的頭發。
研究受試者在36周內每天服用該藥物,受試者分組為接受4毫克巴瑞替尼、2毫克巴瑞替尼或安慰劑組。在接受較大劑量的組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長出頭發。
研究人員對此表示興奮,數據清楚地顯示了巴瑞替尼的有效性。
有了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對巴瑞替尼從第3期試驗進展到FDA批準治療斑禿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仍有一些路要走。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確定長期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盡管如此,治療斑禿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題為Two Phase 3 Trials of Baricitinib for Alopecia Areata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110343
標簽: 關節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