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 (CROI) 上報告了一個艾滋病治愈案例:一名接受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停止艾滋病藥物治療后,已經長達14個月沒有檢測到HIV病毒了。
據悉,該患者為紐約中年混血女性,并于2013年被診斷出早期艾滋病毒感染,隨后迅速進行治療。2017年,該女性被診斷出白血病,接受了來自臍帶庫臍帶血的移植,該臍帶血攜帶能使免疫系統對艾滋病毒產生抵抗力的CCR5突變基因。
該患者接受移植后,HIV病毒載量降低到無法檢出水平,并將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與此同時,移植后,她的免疫系統開始利用移植的抗HIV細胞進行自我重建。
這是繼“ 柏林病人 ”和“ 倫敦病人 ”之后,第三例已知的HIV功能性治愈的病例,被稱為“紐約病人”。
不同的是,“柏林病人”為白種人,“ 倫敦病人”為拉丁裔,“紐約病人”為多種族混血,前兩者接受了骨髓移植,后者接受了臍帶血移植;共同之處在于:同時患有艾滋病和血癌,并接受了含有CCR5突變基因的移植。
由于該女性治愈案例使用了一種新的前沿方法—臍帶血干細胞移植,迅速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什么是臍帶血干細胞移植?
首先,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并離斷后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通常是廢棄不用的。近十幾年的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干細胞,可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80多種疾病。此外,這些干細胞的異體排斥反應小,再生能力和速度是成人細胞的10到20倍。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干細胞的重要來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類生物資源。
《2016-2021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表明,在國際范圍內,全球臍帶血移植已經超過4萬例。除了可供遺傳性及先天性疾病、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外,目前其開展的臨床研究也不僅僅局限于血液病領域,在屬于神經系統范圍的自閉癥、腦癱等疾病上,臍帶血的治療方案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進展。
臍帶血雖然好用,但是保存臍帶血需要在嚴格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采集的臍血經高速離心機將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出來,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下保存。保存多年后,臍血也有可能會受到污染,造血干細胞也會因此失去活性。所以,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進行臍帶血存儲工作,臍帶血庫由此應運而生。
臍帶血庫又分為公共庫和自體庫。公共庫接受公眾臍血捐贈,免費保存,支持公用;自體庫收費保存,僅為自用。目前,我國僅7家血庫獲得衛計委批準,他們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這7家由國家批準設立的臍帶血庫即是臍帶血庫公共庫。除了這7家由國家設立的臍血庫公共庫外,其他類型的干細胞庫可稱為自體庫,它們屬于非公益性質的商業機構。
堪稱“生命銀行”的臍帶血,值得預存嗎?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保存臍帶血是非常有價值的。業內普遍認為,建立公共臍血庫的意義遠大于自體臍血庫。從廣東臍血庫2016年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自體庫的使用率是3/10000,而公共庫的使用率是458/10000。相比之下,公共庫的意義毋庸置疑。
而目前關于臍帶血的爭議主要在是否應該自存上。
支持者認為,如果孩子發生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白血病,就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的移植。如果是采取自體臍帶血中的干細胞,病患不需碰運氣找人配對等待,也不需要擔心異體移植的排斥問題。而且,寶寶的臍帶血與父母相合的機率達到50%,在非孿生兄弟姐妹間的配型全相合率也有25%。一旦父母或兄弟姐妹患上某些病癥,預存的臍帶血也能發揮作用。
持反對意見者則認為儲存臍帶血就像是買保險,但自存自用的機率非常小。因為有關血液與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率都很低,而且還可以靠自體骨髓中取得干細胞的替代方法。此外,臍帶血的儲存品質良莠不齊,儲存費用也相對較貴,除了繳納臍帶血采集費之外,還要定期繳納臍帶血保管費,所以認為并無必要專門儲存寶寶的臍帶血。
例如,北京臍帶血庫存儲期限為18年,采集費、每年維護費分別為5800元、520元;天津臍帶血庫存期22年,年維護費比北京庫高60元。綜合來看,各地臍帶血庫存儲期限一般都在18年以上,自體存儲臍帶血的總收費基本在1.5萬元左右。
所以在考慮是否要替寶寶儲存臍帶血時,還是要就未來實際的需求性,以及必須負擔的費用等方面考量。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想要給孩子或家人一份保障,選擇一家專業的臍血存儲機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