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公務員考試的朋友,對下面幾道圖形推理題應該不會陌生。
為何公務員考試中會有大量類比推理題呢?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說:“類比能力是評判才能的最佳指標。”
擁有類比思維的人,都很擅長關聯性思考,能夠抓住事物間本質上的相似之處,解決復雜問題。
公務員考試要為國家選拔出能辦實事、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群人,于是把類比推理題作為固定題型,沿用至今。
《類比思維》這本書揭示:類比思維是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具有的思維能力,但人與人之間的類比能力有十倍甚至百倍的差距。
【文末互動】
你擅長考試嗎?有沒有自己的考試小技巧?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會“淺層次類比”,也就是“從相似或相近的領域借鑒”。
比如,買了一件新衣服,不需要重新學習“衣服的穿法”;去到一個新城市,不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可以根據以前的經驗順利推進一些事情。
不同的是,類比高手則會把一個個現象抽象化后,對其本質加以應用,實現“遠距離借鑒和跨界類比”。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類比思維》中的例子。
“商務包”和“預算管理”的類比
A公司以前是“以部門為單位”做預算,而以后要轉變為“以更小的項目團隊為單位”做預算。
小明的任務是,歸納總結這兩種預算管理的優缺點,以及適應的情形和運用時的注意事項。
因為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小明為此大傷腦筋。
這天,小明在公司電梯口偶然碰到了同期入職的小雅。
剛進入公司時,小雅總是背著一個淺藍色的大包,這給同事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小雅背的包,雖然大小跟之前那個差不多,卻是一款更具有職場女性風格的商務包。
小明:“咦,你換包了?”
小雅:“啊,去年換的。這個包有更多隔間,找東西時再也不用把所有東西都倒出來了。”
小明:“原來如此!小雅,你現在可以騰出大概30分鐘,陪我做個頭腦風暴嗎?”
小雅:“好啊。可是為什么突然要做頭腦風暴呢?”
小明:“我要比較‘統籌預算管理’和‘模塊化預算管理’的優缺點及適用情形。我剛剛突然發現,‘統籌預算管理’就相當于,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只有一個大口袋的包里。而‘模塊化預算管理’就好比是,把東西放在有好幾個隔間的包里。”
小雅:“哈哈……原來如此。”
小明:“所以,我想跟你一起總結一下這兩種包的優缺點。”
小明:“總的來說,X商務包(有很多隔間)的優點是,物品的細目和收納目的明確,物品容易整理和找到;缺點是用途不靈活,無法裝太大的物品,空間的浪費率很高。”
小雅:“相反,Y商務包(只有一個大口袋)可以裝較大的物品,用途靈活;缺點是包里通常亂七八糟,物品難以整理和找到。”
小明:“我們把兩種商務包的優缺點,及其各自適用的情形,直接套用到預算管理中,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小雅:“當存放的物品確定時,盡管日常能裝的物品會受到限制,但分成小隔間后物品的擺放會更整齊。”
小明:“類比到預算管理中可以發現,業務類型已經相對固定的企業,它們每個項目的預算相對清楚,所以‘根據目的不同進行模塊化管理’會更好。”
小雅:“相反,如果績效像風險企業那樣時好時壞,預算還是統一管理更好。”
小明:“你說得對。再者,從人的性格來說,既有適合X商務包的人,也有適合Y商務包的人,對吧?”
小雅:“使用X商務包(有多個隔間)的人應該是一絲不茍的,而使用Y商務包(只有一個大口袋)的人,應該是粗心大意或者不擅長整理的人。”
小明:“有道理。反過來也成立吧?不擅長整理的人,若不是商務包
有各種小隔間,他們就沒法整理好物品……”
小雅:“是的。擅長細致管理的人在比較籠統的管理體系下也做得不錯,但粗枝大葉的管理者在比較籠統的管理體系下管理表現欠佳。”
小明根據兩人的討論結果,對匯報要點做了歸納總結。
由此來看,正從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的A公司采取“以項目團隊為單位”的模塊化預算管理是沒錯的。
作為預算管理領域的“門外漢”,小明能順利完成領導交給他的任務,歸功于類比思維。
活用類比的關鍵,是從遠處借鑒
通過“商務包”和“預算管理”的類比案例,我們發現:
一旦找到事物間的“相似點”,就可以通過借鑒已知領域,來了解未知領域。
借鑒的距離也有遠有近。
越是把握住了事物間“本質上的相似之處”,就越能從遠處借鑒。
如上圖所示,從左側起依次開始,最相近的是外觀相似的東西,例如“錢包”“便當盒”,或者各種“收納箱”。
這些物品雖說材質和大小不同,但都有外觀上的直觀相似點。
接下來把共通點稍微概括一下,從“收納功能”這個層面思考,就會想到“書架”“儲物間”,或者“冰箱”。
下面,對共通點進一步概括并且抽象化:
“收納”的對象不局限于“有形物”,也可拓展到“無形物”,例如“電腦文件夾”。
或者把“收納”功能抽象為“對空間資源的分割”。
再進一步抽象、延伸為對“各種資源(時間、金錢、權力等)的分割與發放”。
這樣類比下去就會發現,與“劃分資源”相關的領域都是互通的。
當認識到這一點時,可供借鑒的范圍就非常大了,我們也就更容易實現“從遠處借鑒”。
從遠處借鑒的基礎是,尋找“結構性相似”
找出已知領域和未知領域的“相似”,是類比思維的基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相似”大致分為“表面性相似”和“結構性相似”,在類比的過程中需要把它們區分開。
比如,“商務包”和“收納箱”是“表面性相似”,而“商務包”和“預算管理”是“結構性相似”。
找到“結構性相似”,意味著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質。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練習,來理解“表面性相似”和“結構性相似”的不同。
與左側圖形相似的,是右側圖形中的哪一個呢?
兩個都是正確答案。問題在于“相似的層次不同”。
右上方的圖形和左側圖形是“表面性相似”。也就是說,它們都包含“黑色五角星”和“白色三角形”。
右下方的圖形中雖然是貓狗,但它與左側圖形中的三角形和五角星具有某種“結構性相似”,即“在同一水平線上等間距交互排列,并且依次增大”。
上面這個例子,還是視覺上容易看出的結構。
在更加復雜、較難直接看出結構的領域,找到事物間的“結構性相似”,是實現遠距離借鑒的關鍵。
《類比思維》中就列舉了很多具體案例:
比如電力網與互聯網的跨界類比;
丹尼爾·平克如何根據歷史的“構造”預測未來;
“地下水輸送管道”與“投資組合”的類比;
啤酒生產線與回轉壽司的類比;
······
當你學會了類比思維,就能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質,產生創意,解決復雜問題。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公務員考試必考類比思維了嗎?
更多精彩請參考《類比思維》一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案例幫你成為類比高手。
世界著名類比思考專家,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德瑞•根特納曾說,“進行關聯性思考,是我們人類能主宰地球的原因之一”。關聯性思考是類比思維的起點。本書用豐富的案例,介紹了如何進行關聯性思考、找到事物之間的結構性相似,從而洞察事物本質、產生新創意、解決復雜問題。對于希望提升思維能力、實現創新的個人和組織來說,本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即刻起,上前瞻經濟學人APP參與最新一期前瞻好禮(第62期),即有機會限免獲取本書,更多參與方式&詳情如下:
參與方式一
即刻起,打開前瞻經濟學人APP,進入“我的”——“簽到”頁面,點擊“參與兌換抽獎號”即可參與本期(第62期) 瞻書有禮(注本期開獎時間:2022年3月27日晚22:00),系統將隨機抽取十位幸運用戶免費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參與方式二
即刻起,關注“前瞻經濟學人”微信公眾號,打開文章《為什么公務員考試年年都考類比思維?》進入文章評論區參與留言互動:你擅長考試嗎?有沒有自己的考試小技巧?,截止2022年3月28日上午10點,我們將隨機抽取一名優質評論用戶,限免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溫馨提示
在您收到書籍后,分享兩張及以上與書籍相關的照片并附上分享語到前瞻經濟學人APP“圍觀”或者微信朋友圈頁面,截圖給前瞻懂行帝微信:(微信號:qianzhanseo),還可額外獲贈前瞻經濟學人APP 3000積分噢!!!(積分可兌換xxx張好禮券、報告、數據庫下載權限、前瞻周邊、實體物品等超值物品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