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科學家們用3D打印造出了人類睪丸細胞,并發現了有希望的精子生產技術,這是兩個“世界首次”。
由UBC泌尿科助理教授Ryan Flannigan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有朝一日能夠為目前無法治療的男性不育癥患者提供解決方案。
Flannigan博士說:“不孕不育影響了15%的夫婦。我們正在將這些細胞3D打印成一個非常具體的結構,模仿人類的解剖結構,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幫助精子生產的最佳機會。如果成功的話,這可以為目前沒有其他選擇的夫婦打開新的生育治療大門。”
在人類睪丸內,精子是由被稱為精管的微小管道產生的,在男性不育癥中,被稱為非阻塞性無精癥(NOA)。由于這些結構生產的精子減少,產生的精液中幾乎找不到精子。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以通過手術找到極其罕見的精子來幫助無精癥患者,但Flannigan博士說,這種手術成功的機率只有一半。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活檢,從一名無精癥患者的睪丸中收集干細胞。然后,這些細胞被培養并3D打印到一個培養皿中,形成一個空心管狀結構,類似于產生精子的精管。
打印12天后,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細胞存活了。不僅如此,它們已經成熟為參與精子生產的幾種專門細胞,并在精原干細胞維護方面顯示出明顯的改善--這些都是精子生產能力恢復的早期跡象。
Flannigan博士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看到這些細胞存活并開始分化,我們很開心。前面的路還很長,但這讓我們的團隊很有希望。”
該研究論文題為"Using Clinically Derived Human Tissue to 3D Bioprint Personalized Testicular Tubules For in-Vitro Culturing",已發表在F&S Science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666335X22000179
從學術到產業,更多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3D打印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