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2年的春天,天氣宜人,不少人摩拳擦掌準備實行自己的“減肥大計”,好趁夏天來到之前練出漂亮的曲線。然而一條“女子健身房上私教課腿骨被壓折”的微博熱搜,在大家的健身熱情上潑了一盆冰水。
今年2月,河北邯鄲的楊女士對媒體表示,她此前曾在某健身房購買私教課程,課中教練帶她做拉伸運動時“不顧自己多次提醒拍打勸阻”,導致楊女士左股骨干壓骨折。經相關人士判斷,這個動作應該是一個拉伸臀大肌的動作,但視頻中可以看出涉事教練“水平相當業余”。
而類似的“花重金購買私教課反而練到受傷”的事件,在過去幾年內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根據《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當前主流城市私教會員的平均付費金額為6746.52元,即主流城市中平均每位私教會員在場館中購買了6746.52元的私教課,如果考慮到會籍卡、收費團操、補劑零售等其他收費項目,私教會員的平均付費金額還會增加。[1]
均價300-600一節的私教課,并沒有讓客戶“甩去肥肉”,反而帶來了傷痛。背后原因究竟為何?
經過與業內教練Leo的一番探討,真相竟“簡單”得令人發指……
“0基礎也可1-3個月拿證,輕松月薪1w+”
Leo已從業6年。他表示:健身行業的確是“水很深”。
很多人或許難以想象,同樣是與生命健康相關的行業,我國對健身私教教練的準入門檻并非像醫師一樣有強制要求。
首先,健身教練入行門檻低。大部分教練并非出身專業體育院校,Leo更是直言,他接觸過的教練普遍學歷不超過大專。
《2018中國健身產業數據報告》顯示,52%的健身教練為體育院校學生,其余的48%無專業背景。有些從業者在做私教前甚至從未接觸過健身行業。其次,業內大部分的健身教練是在所謂社會機構“培訓”一個月甚至更短,成功獲得“上崗資質”,從而進入到健身行業的。[3]
這種教練培訓有多兒戲呢?
業內最為知名的教練培訓機構之一賽普健身教練培訓基地,宣稱0基礎也可報班,只需年滿17歲且擁有初中及以上學歷,任何人都能夠在1-3個月內畢業,獲得相應的證書。
在某教練培訓頭部企業,培訓課程的覆蓋面非常廣,包括康復、拉伸、拳擊、普拉提等。然而在短短幾個月內,學生能夠學到的也不過是皮毛。
在課上,導師會給學生洗腦:“從這里出去,你就是一名全能的教練!”然而實際是,淺顯的知識無法應對千人多樣的體態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會員,學生仍然是束手無策。
還有更夸張的,7天速成班,考試之后就能拿到證書。與其他速成班一樣,老師只會給學員一個足以應付考試的萬能公式。在考試之后,學員基本無法進行實戰和操作。
“有賴于”這些培訓機構,可以說,每個人都能當健身教練。
據《2018中國健身產業數據報告》,目前有73%的教練培訓機構出具的并非國內官方、高效或國際的認證背書,而是自主頒發證書。而這些所謂“機構”的教師資質、考核嚴謹程度等,都讓最后所出具證書的含金量大大折扣。因此,不少健身房的教練擁有一大堆國內外的各類培訓機構的證書、健美比賽獲獎證書等。但實際上真正有分量的,可能沒幾個,這些證書也無法反映出教練本身的專業水平高低。
那我國就沒有官方認可的資格證書嗎?
有的。在2021年6月之前,我國有且只有唯一一個官方認證的健身教練相關證書,名為“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認證”,俗稱國職。2021年6月,國職認證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健身教練職業能力培訓測評”,但兩者的具體考核內容相差不大。
據國家體育總局,國職的通過率不超過50%。如果是自學,通過率大概是1%,“有些教練可能考好幾年都過不了”。
在招聘教練時,大部分健身房只遵從一個標準:樣貌端正、口才了得,而作為健身教練的訓練痕跡?差不多就行。
如果你感覺有些熟悉,沒錯,這其實就是市面上普遍對銷售人才的招聘要求。
(BOSS直聘上某健身房的教練招聘要求)
一位在北京、鄭州等多地開辦健身房的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招教練主要看形象和溝通能力,其次才看專業。
Leo也表示認同,在從業6年期間的幾次求職之中,他從未被要求出具過相關健身專業資格證明。他有些自戀地說道:“第一次求職的時候,當時的主管看我帥,嘴皮子又好,沒看證書就錄用我了。”
據報道,北京大多數健身房的私教推銷提成為10%,上課提成普遍在15%到20%,為了保證收入,一邊努力賣課一邊應付上課成他們的日常。
而事實也是如此:無論是大型連鎖商業健身房,或是小型健身工作室,對于健身教練的考核指標只有一個——業績。
據《2018中國健身產業數據報告》,近90%的教練底薪在3000元以下,但有58%的教練月薪在8000元以上。業績提成構成了教練的大部分薪資來源。
業內人士透露,健身房會根據業績高低來劃分提成比例區間。當月業績越高,提成比例越高。不同健身房的“爆點”(也就是能獲得最高提成的業績區間)也有所不同,有的八萬,有的可能是十萬。如果該教練當月業績成功“爆點”(也就是超過十萬),那么他當月的總提成(銷售提成+課時提成)能夠拿到總業績的接近50%,也就是五萬元。
一位從健身房辭職的私教發帖稱,一些私教免費為會員做體測時,已開始忽悠會員買課,“會夸大測試結果的嚴重性”。
在商業氛圍濃重的健身行業里,教練的工資從來都是“唯業績論”:誰賣出去更多的課,開了更多的單,誰就是勝者。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水平與顧客體驗,與教練和健身房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
“教練培訓機構毛利率可達30%,遠超健身房的10%”
在“唯業績論”的鼓舞下,健身教練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2020職業健身教練生存狀況報告》顯示,2020年健身教練的月均工資收入為11456元。這反過來催旺了教練培訓產業。[2]
國內龍頭企業 ,賽普健身的2018年財報顯示:當年營收6.20億元同比增長60.0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增長36.10%。而早在2017年。賽普健身的凈利潤1.05億,同比增長1109%,在當時就是一個現象級增長的企業。
另一龍頭企業之一OneFit,2016年營收超2300萬,而2017年營收近5000萬。據創始人之一陳蘊透露,近5000萬的營收,利潤率能達到30%以上,而健身房平均利潤率不到10%。
高利潤率催生更多低質量的速成班,產出更多低質量的“教練”。如此一個惡性循環,將健身行業長久地摁在“吸食”會員的泥沼之中,難以獲得良性發展。
面對這一情況,如樂刻、超級猩猩等頭部健身房,開始了自救。
2018年,樂刻運動宣布完成與深圳健身龍頭品牌LOVEFITT的合并。合并后樂刻將成立教練發展中心,并聯合行業同盟構建國內領先的健身學院,負責樂刻教練的培訓和課程研發。2020年,樂刻發布“健身教練新十年”計劃,每年投資超過1個億,以搭建教練職業發展的良性生態。
同在2018年,超級猩猩旗下的超猩學院推出“Super Banana Program教練賦能投資計劃”。這項投資計劃旨在為健身教練提供的全生命周期賦能計劃,培養超級猩猩自己的優質教練。
兩大頭部企業的動作,向資本釋放了有力的信號。2021年,樂刻和超級猩猩均完成了數億元的E輪融資。
培養優質教練,成為了健身行業破局的關鍵。教練培訓產業的亂象的背后,是我國職業培育機制的缺位。構建法定的從業人員職業準入資質制度,迫在眉睫。
2021年,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國家體育總局啟動了體育行業“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并已開發研制了體育經紀運作、籃球青少年訓練指導、運動康復指導、大眾健身指導、健身操舞指導等X證書。
隨著多地推進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民眾運動素質水平將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加強行業自律是謀求新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全民健身成為熱潮的今天,健身行業的規范化已經刻不容緩。健身行業需要有自己的行業標準,并形成規范的運作制度。
隨著疫情的反復,居家健身和線上健身的便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對于線下健身房來說,唯有提升教練專業水平、提升會員的課程體驗、增加優質課程內容,才能保持客戶黏性,留住客戶。
更多數據來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健身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
[2]《2020職業健身教練生存狀況報告》
[3]《2018中國健身產業數據報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