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方案中稱,社區居民有自我檢測需求的,可通過零售藥店、網絡銷售平臺等渠道,自行購買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
方案規定了抗原檢測的適用人群:
一是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且出現癥狀5天以內的人員;
二是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觀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離觀察、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人員;
三是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區居民。
抗原檢測陽性的,不論是否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居民應當立即向所在社區(村鎮)報告,由社區(村鎮)聯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轉運工作指南,將居民轉運至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抗原檢測陰性的,無癥狀的居民可密切觀察,需要時再進行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有癥狀的居民,建議盡快前往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進行核酸檢測;如不便就診,則應當居家自我隔離,避免外出活動,連續5天每天進行一次抗原自測。
那么,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有什么區別?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月11日在接受看呀STV采訪時介紹,“抗原像我們病毒穿的外面的‘衣服’,核酸就是病毒里面的基因,這兩個檢測略有不同。今天不僅僅是上海還是全國其他地方,我們都看到有不同的地區出現感染者,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病毒又傳播非常快,那么這時我們檢測速度如果還是像當初這樣完全依靠核酸,我們防控就會有一定的困難。核酸檢測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條件,如果這個地方核酸采樣不方便,那么這時抗原檢測就又快、費用又低。”
為什么以前不用抗原檢測而要用核酸檢測呢?張文宏解釋,這是因為抗原檢測相對核酸檢測敏感度低一點,但是一旦檢出陽性就有很大的價值。在未來如果我們要面對更大規模的檢測,那么就可以在更快速的時間實現早發現、早隔離。
標簽: 抗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