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1日,在俄烏沖突、歐美國家對俄全方位經濟制裁的大背景下,2022前瞻經濟學人趨勢研討會第二期以“動蕩與激變:全球制裁下的數字貿易啟示與趨勢”為主題,在線上圓滿舉行。
本期趨勢研討會以數字貿易為核心,圍繞全球數字貿易發展與競爭格局、全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中國數字貿易區域發展、跨境數據流動及監管等全球數字貿易熱點議題,邀請政、產、研、學界人士共同研討。
針對當前貿易領域熱點的俄烏沖突及相關制裁問題,原國家智庫研究人員、獨立經濟學者于濤從數字貿易本身、俄烏戰爭的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西方世界對俄金融制裁帶來的影響和中國的應對策略4個方面,作了精彩的分享。
于濤認為,由于本次沖突當事方特殊的國際地位以及沖突發生地點的敏感性,其性質和影響將是“世界級”和“世紀級”的。對于數字貿易,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大宗商品為主的數字貨物貿易和國際貿易的交易、清算、支付、登記等金融環節。
在國際貿易鏈條中,本次沖突雙方為能源、糧食、金屬等重要的初級產品提供方。目前,沖突和制裁已經嚴重擾動相關產品供應,國際紐約期油和布倫特原油雙雙高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10倍。他警告稱,未來還有出現全球性糧食危機的風險。
對于沖突的焦點問題——西方世界對俄金融制裁的問題。于濤認為,俄羅斯被踢出SWIFT,一方面將對其貿易造成重大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會動搖全球對SWIFT體系的信賴。目前,各經濟體已經建設了多個“備份”系統,此外,事件還將加速數字貨幣的發展。
至于本次沖突對中國啟示,于濤表示,中國應該從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加快數字化低碳化發展、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這3個方面,應對潛在的國際數字貿易危機。
對于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于濤給出了相當出彩的解答。例如中國自建類似于SWIFT系統的可能性,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技術上一點問題沒有,關鍵看綜合國力”。
數字貿易是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焦點議題,十四五綱要規劃明確提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是我國數字化發展的兩大方向。在研討環節,圍繞“中國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將迎來哪些挑戰與機遇”的議題,以及未來數字貿易發展會影響那些產業等具體問題,參與直播的專家和網友們都進行了熱烈探討。
會上,前瞻經濟學人APP同步發布了《2022年數字貿易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數字貿易規模穩步增長,2018-2020年,我國數字貿易出口和進口規模均穩步增長。據商務部預測,到2025年,中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50%左右。
雖然全球數字貿易目前以歐美為主導,但依托于數字貿易實力提升,我國正力圖通過參加《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國際機制,爭取數字貿易治理話語權,相關舉措為數字貿易的發展帶來的良好的機遇。
如果對相關問題感興趣,您可以前往前瞻經濟學人APP領取,免費下載報告。
會后大家可以關注前瞻經濟學人app或公眾號,相關的峰會報道及專家內容觀點將會在平臺上呈現,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期的2022前瞻經濟學人趨勢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