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最新一期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傳遞出了一系列重要信號!
除了最惹人注目的GDP外,我們有了一個意外發現。在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我國進出口卻逆勢上揚,增速達到21.4%,是過去五年增速最高的一年;更是自2008年對GDP拉動見頂一路下滑之后,再次發力。
沒想到,最穩的居然是外貿!
如果繼續深挖,我們會發現更多的驚喜——跨境電商,這個歷史不過二十余年的行業發展迅猛,勢頭強勁。
據中國海關統計,自2017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跨境電子商務”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至今已連續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形勢下,跨境電商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01
我國跨境電商是從傳統外貿發展到外貿電商,再進一步發展成為跨境電商;發展至今,也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主要分為兩類,出口跨境電商和進口跨境電商。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分為B2B類和B2C類,B2B類代表企業有阿里巴巴、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網、敦煌網等;B2C類涉及企業有亞馬遜、全球速賣通、安可創新等;進口跨境電商也同樣分為B2B類和B2C類,代表企業有天貓國際、考拉海溝、行云集團等。
但這兩個市場的企業布局卻存在天壤之別。
在進口跨境電商方面,B2C市場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天貓國際+考拉海購占據65%市場份額,再加上京東國際和唯品國際,近九成市場被這三大巨頭把持;但在出口方面,頭部平臺市場集中度較低,中小型電商平臺及自建站占據主流,其中亞馬遜、淘寶系、eBay市場份額分別為22%、5%、5%。
然而近兩年,我國跨境電商卻出現一個意想不到的趨勢——微型企業逐漸登上舞臺中央,擔當大戲主角。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60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其中,超75%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近8成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屬于小微企業,但它們的業績卻占了小一半,而且增速更快。
德勤更是篤定中小跨境電商將成為全球數字貿易的主角。
在《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2021年度報告中,德勤認為,隨著RCEP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將在降關稅(15國承諾成員間10年內降低至零關稅)、擴市場(每個國家至少開放100個領域的市場)和貨物貿易(開放水平超過90%)等方面給跨境電商帶來巨大政策紅利。
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有的甚至只有一兩個人,卻能把生意做到平均超過3個以上的海外市場。3C、家居、美妝、服飾等,是他們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歐美市場是如今他們帶貨的主流市場,但東南亞則被業內公認將成為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另外,這些“微型跨國公司”的創始人,多為80后和90后,生來就是互聯網原住民,不再像老一輩外貿人受限于沃爾瑪等國際采購巨頭訂單。
基于此,德勤給出的結論是,微型跨國企業有機會成為全球貿易的生力軍,未來三年黃金期不容錯過;尤其是中國的微型跨國企業將迎來屬于自己的關鍵一躍。
事實上,這種苗頭已經初顯。
在我國,越來越多白手起家的毛頭青年成為跨境電商的受益者,他們擅于從全球社交網絡上發現消費需求,借助“本地制造”和亞太柔性的供應鏈,為同樣年輕的海外消費者提供DTC(直面消費者定制)輕定制。
90后二次元愛好者孫東琪家住杭州,是一個典型的“微型跨國公司”創始人,團隊員工不足10人,僅美顏燈一個單品一個月就能賣出上萬臺。他們還會根據客戶不同場景定制產品,例如前段時間他們賣得最火的是給烏龜穿的“高定”彩色毛衣,在法國和日本一搶而空。
丁超的團隊同樣不過12人——2個80后聯合創始人加10個90后運營人員,但他們自研的速溶于水的環保寵物糞便袋賣爆英德法美等六國。倒退十年看,用這么少的人做如此大的海外市場,老外貿人恐怕連想都不敢想。
像孫東琪和丁超這樣的“微型跨國公司”還有很多,雖然團隊員工少,卻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它們成長性驚人,即使在疫情和貿易摩擦的雙重挑戰下,依然實現了130%的銷售增長。
這些外貿新勢力在中國出口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候,橫空殺出了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02
然而,繁榮之下卻暗藏危機!
2021年4月起,亞馬遜啟動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封號”行動。
從頭部大賣家,波及至腰部賣家,業內初步統計有超過5萬中國商家受此次事件影響,跨境電商行業損失超過千億元人民幣,其中作為上市企業天澤信息麾下的“有棵樹”,以1.3億元資金被凍結,成為目前已知亞馬遜對國內賣家出手嚴打最重的案例。
大賣家損失慘重,小賣家更是遭遇滅頂之災。
深圳一家主營小家電、電子產品的企業,在這一輪“封店潮”中,亞馬遜平臺全部銷售渠道均被封殺,損失36億元銷售額,摧毀了公司跨境電商業務的半壁江山;廈門一家跨境電商公司,因為賬號被封,看不到行業希望,直接宣布破產清算。
有業內人士稱,在關停的所有賬號中,大概95%以上為中國賣家,目前尚未看到其他國家的賣家受到如此程度的影響,亞馬遜這一輪“封店潮”被視為主要針對中國賣家的證據。
造成這樣的局面,其中一個原因在于亞馬遜是中國跨境電商的生意主戰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截至2020年,亞馬遜上約有43.3%賣家來自國內,入駐率在所有平臺中排名第一;整體銷售額也僅次于美國賣家,為亞馬遜貢獻了千億美金規模的GMV。
然而,這場席卷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封號潮”,開始讓更多賣家思考與平臺的關系,以及如何建立自有品牌,在新業態出口貿易活動中占據更多主導權。
其中,“微型跨國公司”也在謀求新出路。
據了解,今年約三成企業已建好了自己專屬的獨立外貿網站,還有七成企業也希望能自建獨立網站。
相比以前得依賴亞馬遜等大平臺,自建獨立站的興起是“微型跨國公司”自主品牌意識覺醒的標志,不僅能免去上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進場費”、避免受制于大平臺規則制約,還能更直接面對消費者,讓“粉絲”對品牌更忠實,后續促活拉新更有主動權,做數字貿易數據也更安全。
有了獨立站,微型跨國企業就再也不用仰人鼻息了;而且已經有很多品牌通過獨立站活得風生水起。比如快時尚跨境電商公司SHEIN,就已經在2020年成為最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的電商網站第二名,僅次于亞馬遜。
有行業專家表示,現在的電商獨立站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但在接下來的3-5年以內,獨立站絕對會是一個大風口,全世界其實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去中心化,他們非常看好這個方向。
不過還需要擔憂的是,平臺管控只是微型跨國企業出海的第一道攔路虎,隨著海外新政落地以及原材料和物流費用飛速上漲,賣家的生存空間或將受到進一步擠壓。
03
借用狄更斯的一句話,對于中國跨境電商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在于參與者如何把握這關鍵的一躍。
當下,全球貿易風云變幻,為了讓參與者更好洞察行業風向及把握市場機遇,3月11日,2022前瞻經濟學人趨勢研討會第二期將在“動蕩與激變:全球制裁下的數字貿易啟示與趨勢”的主題下進行。
這期研討會將圍繞全球數字貿易發展與競爭格局、全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中國數字貿易區域發展、跨境數據流動及監管、數字自貿區制度創新、國際數據交易、數據本地化等全球數字貿易熱點議題,誠邀政、產、研、學界人士前來,共同研討。
[1]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智谷趨勢《1人挑3國,時代真的變了!誰說90、00后擔不起大梁》
[3]上觀新聞 《“烏龜高定毛衣”賣爆日本,背后公司不到10人?中國不再只是“外貿代工廠”》